BILLY TONG
世界氣象組織(The World Meteorological Society)於上週發布新版的《國際雲圖集》(Cloud Atlas),宣佈自1951年以來,首次增加雲的類型,還一次過增加12種。
《國際雲圖集》於1986年首次發行,刊登了28幅彩色照片,以及詳細的氣象解說。自推出以來,《國際雲圖集》一直是氣象、航空及船運人員的必備手冊。因應電子化時代,新推出的版本將會以入口網站形式,於世界氣象組織官方網頁出現。
是次版本,首次納入了卷滾雲(volutus),卷滾雲是一種長的管狀雲,通常下沉冷空氣把暖空氣推動向上時出現。在某些情況下,卷滾雲就像橫過天空。
卷滾雲(volutus)
《國際雲圖集》提及了5種新的「特殊雲」(special clouds):瀑布產生的雲cataractagenitus、山火產生的雲flammagenitus、人為活動產生的雲homogenitus,以及森林散發水份時產生的雲silvagenitus和人造雲homomutatus。《國際雲圖集》也加了一種附屬雲,名為flumen,也稱作海狸尾(beavertail),海狸尾有時於強烈風暴時出現。
海狸尾(beavertail)
《國際雲圖集》也添加了5種補充特徵,穿洞雲(cavum)、尾雲(cauda)、牆狀雲(murus)、糙面雲(asperitas)和未有中文譯名的fluctus。當中以糙面雲,最受關注。糙面雲的名字,源於拉丁文的「粗糙」,形態像海浪。糙面雲能加入《國際雲圖集》,意義重大。因為糙面雲是由一名美國愛荷華的氣象愛好者發現,並把影像轉寄到一群英國氣象愛好者組成的「觀雲協會」(Cloud Appreciation Society)。
糙面雲(asperitas)
「觀雲協會」主席皮尼(Gavin Pretor-Pinney)一直爭取世界氣象組織把糙面雲加入《國際雲圖集》,爭取了10年。他和雷丁大學的氣象學家合作進行研究,了解糙面雲的形成。他們的研究成果將於皇家氣象學會(Royal Meteorological Society)的權威刊物《天氣》(Weather)發表。
隨著手機拍攝技術愈漸成熟,社會會出現愈來愈多民間氣象學人,也預計有更多不同型態的雲被發現。皮尼表示,人們不用成為專業的氣象監察員,也不用鑽研《國際雲圖集》的一字一句,只要把照片發送他們組織,就可以了。
相信這次《國際雲圖集》納入糙面雲,會成為公民科學/公民學術的一大範例,由普羅百姓一點的好奇心,觀察到、以智能手機拍攝到新的現象,加上互聯網的散播,最終改寫了一個最權威的學術分類系統。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outside 相隔60多年,《國際雲圖集》增加了12種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