縮梭
曾經執導1995年電影《地下社會(Underground)》,以戲謔諷刺的笑鬧荒誕來批判現實境況的導演庫斯杜力卡,再度用魔幻奇異的方式來探究人生。
《牛奶配送員的魔幻人生(On the Milky Road)》,拼貼導演過去的作品橋段,男主角自從父親意外過世後大受打擊,撐起一把像是活在自己小世界裡的傘,用憨呆抵禦槍林彈雨,騎著毛驢至鄉間運送新鮮牛奶回部隊分配給弟兄們;似乎能與動物對話的他,在見到逃難的義大利混血女子後為她傾慕,隨之開展倆人的亡命旅程。
《牛奶配送員的魔幻人生》用魔幻奇異的方式來探究世。 (圖:BN Films)
男主角故意騎毛驢讓女主角捧著一桶牛奶追著,沿路灑溢;返回營區路上,幾番將牛奶倒在路上凹洞吸引大蛇來啜飲。這一場牛奶派對,是無情戰火裡的無能為力。
「牛奶潘趣(Milk Punch)」可被視為「潘趣」調酒的變化概念,「潘趣」始於印度拜火教徒外來語「五」的意思;意即使用酒、糖、檸檬、水、茶(或香料)五種原料調製。根據美國調 酒考古學家-大衛.旺德里奇(David Wondrich)在著作《Imbibe!》描述,最早有關的文獻是由英國議員威廉.薩切威爾(William Sacheverell)1688年留下的紀錄;而這段時間內,英國女劇作家阿法爾.班恩(Aphra Behn)也曾在文章提及牛奶潘趣。
雖然牛奶潘趣很早就出現,卻一直到18世紀中期才變得廣泛流行。
1711年由瑪麗.洛奇特( Mary Rockett)食譜裡寫下製作繁複的牛奶潘趣配方是目前已知最早的酒譜;另外,班傑明.富蘭克林(Benjamin Franklin)在1763年一封寄給友人的郵件也曾夾帶過牛奶潘趣配方附件。
多人份的Milk Punch。(圖:Garden and Gun)
接下來常見的版本,首推美國調酒界鉅匠傑瑞湯瑪斯(Jerry Thomas)於1862年出版的《 The Bartenders’ Guide》內所列牛奶潘趣酒譜;以2盎司干邑白蘭地(Cognac)、1盎司深色蘭姆酒(Dark Rum)、6盎司牛奶,再加上適量糖漿攪拌而成。1882年,哈利.強森(Harry Johnson)《New and Improved Bartender's Manual》的牛奶潘趣則是加上一顆生蛋冰鎮搖盪後,再飾以肉豆蔻粉末去除蛋味也增添風味,並更名為「蛋奶潘趣(Egg Milk Punch)」; 同一本書裡也另外記載加熱版本的熱牛奶潘趣「Hot Milk Punch」,建議如果不加白蘭地的話,可以全都用蘭姆酒代替。
Egg Milk Punch。(圖:The Bitter Southerner)
1931年,紐約華爾道夫飯店調酒師艾伯特.史蒂文.克羅克(Albert Stevens Crockett)的《 Old Waldorf Astoria Bar Book》另外提到一款「鮮奶油潘趣(Cream Punch)」,以各1盎司 白蘭地與庫拉索柑橘酒(Curaçao)、3至5盎司左右牛奶和適量的糖,搖製後灑上肉豆蔻粉; 並且標註該款調酒在禁酒令前相當熱銷。 之後,許多酒譜會將白蘭地、蘭姆酒替換成波本威士忌;像是《美國雞尾酒博物館口袋手冊( The Museum of the American Cocktail Pocket Recipe Guide)》裡的牛奶潘趣便是以等份量的波本威士忌與牛奶,加上少許蘭姆酒與糖漿,搖製後一樣灑上現磨肉豆蔻粉。
調酒專家泰 德.黑格(Ted Haigh)記載於著作《Vintage Spirits & Forgotten Cocktails》的牛奶潘趣則另 外添加許少香草風味,讓這杯調酒喝起來更平易近人。
加了肉桂棒調味的Milk Punch。(圖:The Cocktail Project )
愈是身處朝不保夕的戰火中,在無從期盼的日子裡,更需要用近乎荒謬的行徑去對待心底想要呵護的浪漫。許多隱喻藏身於畫面,染血的白鵝、飲奶的大蛇、鬧場的鷹隼、吃橘子的熊、派對上以為烽火消弭而歡慶作樂的人們。
披上白紗不代表幸福就此降臨,風光美景隨時可能蒙上硝煙,看似奇幻的鋪排轉身就成了日復一日,肩負石塊試圖想掩蓋當初那片創痛的隱士。 另一名想嫁給男主角的農場大姐,在派對上不斷喝著小瓶裝的拉克茴香酒(Raki),渲洩只有 自己才能懂的情緒。
每雙醉眼,都有著永遠也實現不了的願望。而我們,又喝了幾杯牛奶潘趣 ,讓悔恨在醉意裡滋長成一片鋪滿石塊的乳白色丘陵。
(自由評論網提醒您,未成年請勿飲酒,酒後請勿開車,飲酒過量,有害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