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克維爾
再過不到三週,美國總統歐巴馬即將卸任,但幾個跡象卻凸顯他走得心不甘情不願、甚至是內心忿忿不平。一是他揚言若能競選第三任,絕對可以擊敗川普,惹得總統當選人川普一陣消遣。二是聯合國安理會表決通決議案,要求以色列立即停止在巴勒斯坦被占領區內的屯墾計劃,美國居然破例投棄權票,讓決議䅁通過,惹毛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揚言絶不遵守。川普則是馬上給納坦雅胡送暖,要他再多些耐心,等他1月20日就任。最新發展是歐巴馬不爽中情局情報顯示,俄羅斯介入這次美國大選、暗助川普當選,進而下令驅逐35名俄羅斯駐美外交官。偏偏川普從選前就和俄羅斯總統普亭眉來眼去,而他任命的國家安全顧問佛林和國務卿提勒森也都跟普亭頗有交情。
歐巴馬從失望轉生氣不是沒有道理。因為根據過去慣例,總統當選人縱使對即將卸任總統有不同意見,但在政權交接期間仍多採尊重態度。但川普還未上任就頻頻發言,形同已經推翻諸多歐巴馬念茲在茲的外交遺產,甚至可能讓歐巴馬苦心經營的外交政績,到頭來成為一場空。
川普還未上任就頻頻發言,形同已經推翻諸多歐巴馬念茲在茲的外交遺產,甚至可能讓歐巴馬苦心經營的外交政績,到頭來成為一場空。(EPA)
其中歐巴馬任內致力建構的「轉向亞洲」(Pivot to Asia)或是「亞太再平衡」(Rebalance to Asia)即將面臨川普上任「重新開機」(Reset)的窘境。先是歐巴馬窮盡洪荒之力談判簽署的「泛太平洋夥伴協議」(TPP)被川普棄之如敝屣,他的亞太外交戰略也被川普策士批評得一文不值。 例如即將接任川普白宮新設「國家貿易會議」顧問的納維洛(Peter Navarro)就撰文指陳歐巴馬的「亞太再平衡」太過軟弱,偏重蘿蔔,輕忽棍子,結果是在貿易上被中國蠶食鯨呑,在南海議題上被北京填海造陸、步步進逼,在朝鮮半島上任北韓允取允求。川普陣營認為,歐巴馬的亞太政策雖然項莊舞劍、志在中國,但並未達成目標。不久之前美國一艘水下無人駕駛偵察艦遭中國海軍扣押,歐巴馬政府低調處理,再被川普批判過於軟弱,他甚至語出驚人要中國不用歸還。
如果再加上12月初川普與台灣總統蔡英文通電話,以及他隨後表示若可以和中國談判包括貿易在內各項議題,不見得非要遵守美國長期主張的「一個中國政策」,在在令歐巴馬跳腳,特別再公開陳述他對兩岸關係和台海現狀的看法,警告川普改變此項政策可能遭遇的後果。但政治是現實的,縱使歐巴馬再氣憤,即將當家作主的是川普,外界關切的也是川普未來亞太政策「重新開機」後的走向。從目前川普國安、外交、貿易團隊主要成員的組成背景來看,可以確認幾項重點:
一是川普政府會比歐巴馬政府更強勢扼制中國在貿易和軍事上的崛起。
二是川普政府會在亞太地區擴增陸、海、空兵力。
三是川普政府會強力要求盟友配合。
四是川普政府不會示弱。
如此「升級版」的美國亞太戰略對台灣而言是機會、也有風險。機會在於,川普政府的新戰略方向,可能為美中台關係的再平衡邁出了第一步。包括:台美高層對話接觸、甚至互訪層拉高,未來甚至可以突破台美關係既存的一些政治限制。當然,如果川普政府更重視「價值同盟」,而非僅是「利益交換」,即台灣的民主、人權和戰略地位都會是美國的「資產」而非「籌碼」而已。甚且台灣更應強化與日本關係,讓台灣的重要性成為美日安全同盟不可或缺的要素。
政治是現實的,縱使歐巴馬再氣憤,即將當家作主的是川普,外界關切的也是川普未來亞太政策「重新開機」後的走向。(AP)
當然,川普亞太政策「重新開機」也有其不確定性的「風險」。
第一是川普國安貿易團隊新手上路,決策成熟度有待磨合,加上川普個人主觀意識強烈,決策的周加上川普個人主觀意識強烈,決策的周延性有待觀察。
第二是美中關係在川普上任之初極有可能在貿易、南海、第一島鏈、甚至朝鮮半島出現齟齬、擦槍走火。川普行事風格外放狂傲,偏偏對上個性陰沈、精於算計、喜怒不形於色的習近平。加上習近平目前最大施政重心在十九大的鋪排以及政治局常委改選的權力鞏固,對川普的叫囂挑釁按兵不動。一旦完成權力鞏固,習近平會對川普展開強勢回應也是一大變數。
三是現階段亞太情勢撲朔迷離。南韓政局因朴槿惠遭彈劾陷入權力真空,反對派可能角逐青瓦台者並非「親美派」。菲律賓和部分東協國家因為川普政策未明轉向中國主導的「區域全面夥伴關係」(RCEP),北韓更是虎視眈眈,唯有日本安倍政府儼然成為亞洲潛在領導者。川普未來如何建構與其亞太同盟新關係是一大考驗。
最後,有關美中台三角關係的演變歷經「川蔡通電」、歐巴馬定義「一中政策」、聖多美普林西比和台灣斷交,蔡英文一月即將出訪中美洲4個邦交國等一連串事件之後,也出現高度難以預測性。川普會否真的將台灣作為未來美中交易的籌碼,台灣不能被動因應,而是應該全面對美國進行草根性外交,形塑台灣的不可或缺性。此外,可以預期川普政府對台灣的貿易壓力將很快到來,蔡政府也應做好萬全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