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菜市場政治學》Voting for Corruption? 為什麼選民投票給貪污的政客?

我們常常看到很多明明是惡名昭彰政客,被以貪汙罪起訴,甚或有貪污、圖利等罪名判決確立前科,卻能一再地在選舉中獲得選票,進而勝選。事實上,這不是台灣特有的現象,而是政治學上一個難解的矛盾(paradox)。政治學針對貪汙政客還能獲得選票這個矛盾的現象,發展出了兩種理論,分別是資訊理論與交易理論(trade-off),另外還有幾個從「對貪汙嚴重程度的預期」來解釋的政治心理學理論。

黃士豪/美國密西根州大政治所博士

我們常常看到很多明明是惡名昭彰政客,被以貪汙罪起訴,甚或有貪污、圖利等罪名判決確立前科,卻能一再地在選舉中獲得選票,進而勝選。事實上,這不是台灣特有的現象,而是政治學上一個難解的矛盾(paradox):「貪污不為人所愛,但貪汙政客卻受到歡迎」1,這個難解的習題大概可類比於為什麼電視劇和小說當中,劈腿男總是能一再受到女生青睞而繼續劈腿。這篇文章將介紹政治學文獻中有哪些理論和經驗證據在回答此一問題,或許可做為未來觀察政治或政治學研究時一個思考的基礎。

政治學針對貪汙政客還能獲得選票這個矛盾的現象,發展出了兩種理論,分別是資訊理論交易理論(trade-off),另外還有幾個從「對貪汙嚴重程度的預期」來解釋的政治心理學理論。

C.C. by futureatlas.comC.C. by futureatlas.com

資訊理論:我們不知道誰是壞人

首先,資訊理論派的政治學者們認為貪汙的政客還是能勝選,主要是因為資訊不夠透明或是資訊被操作成黨派之間不客觀的指控2。一旦貪污的資訊明確,選民還是會懲罰貪污的政客。支持此一說法的經驗研究包含了對巴西的幾項實驗例如學者們發現在巴西的某市長,對不同候選人散布不同強度的貪汙指控,受到較強烈指控的候選人損失較多選票。Winters and Weitz-Shapiro在他們的實驗中,同時給予受試者有關候選人貪汙和其能力的資訊,發現即便是有能力的候選人,一旦被指控貪汙,其支持度也會大幅低於沒有被指控貪汙的候選人3

但這樣的說法並沒有得到經驗研究一致的支持。有學者針對印度農村的實驗研究發現公開宣傳貪污所造成的社會成本並不會影響投票率和人民對政客的支持度4。另外,針對墨西哥的研究發現散布現任者貪污的資訊會降低投票率,但對於現任者的得票率只有些微的負面影響5

交易理論:貪汙政客能帶給我們其他的好處

資訊理論似乎無法完全解釋為什麼貪污的政客還可以贏得選票,畢竟很多時候即便選民知道政客貪汙,卻還是投票支持。有鑒於此,有些學者認為,貪汙的政客可能展現出他們比清廉的政客更有能力提供選民所需的利益或服務。這種說法也可稱為交易理論選民包容貪污的政客,因為可以因此交換到其他的利益和服務。例如,對於議題立場與自己靠近的政客涉嫌貪汙,選民較不會有負面的反應6。 在北印度,族群投票(指人們傾向於投票給相同族群的候選人)也可能使選民容忍同屬一族群的貪汙政客。在阿根廷,對於經濟表現有正面印象的選民比較不會因為貪污而降低對政權的支持度。在西班牙,學者們也發現選民有得到附帶的補償時,就比較不會懲罰貪污的政治人物7。此外,巴西和阿根廷都有總統在經濟狀況好的時候被指控貪汙仍然可以安然連任,但在經濟不好時,就遭到選民的唾棄8。也許就像我們常聽到的「錯誤的政策比貪汙更可怕」,政客如果展現出執政的能力,帶給人民利益,那麼即便有貪污的行為,也能被容忍9

對貪污程度的預期:見怪不怪?

除了這兩大理論以外,貪污的氾濫程度可能也影響了選民對貪污政客的容忍程度。試想,在一個貪汙不常見的政治環境中,即便貪污的政客可以提供好的服務,有好的政績表現,也很難被選民所容忍。但是,在一個貪汙非常普遍的國家,選民對於貪汙可能見怪不怪,認為貪污反而是正常狀態10。「反正所有政客都貪汙」,就算支持的對象有貪汙也就無所謂了11

除了氾濫程度之外,一個國家貪污的結構是否能使人民行賄後確定會收到預期的服務,意即行賄結果的可預測性,也會影響人民是否容忍貪污的存在。有學者就發現,當貪污的結構非常穩定,行賄者可以確定收到預期的服務時,人民只會把行賄當成多付一些額外的規費或稅金,而不會因貪污而改變對國家制度的信任12。由此可推論,當行賄貪汙可以確定獲得所需的服務時,人民對於貪污的政客也就不會有強烈的反感,甚至反而可能有正面的印象。

C.C. by Alan LightC.C. by Alan Light

小結

本文簡要地整理了政治學研究中如何解釋貪污的政客為什麼還能獲得選票。若我們將此一現象類比於電視劇當中劈腿的男生為什麼能一再獲得女生青睞,甚至有可能好幾個人還為了劈腿者與其他競爭者爭得死去活來,可能的解釋為:第一,其中一方可能不確定知道另一方劈腿,或是即使知道也認為那是別人不客觀、惡意的指控(此即資訊理論)。第二,假設某人可能很清楚知道該另一位男士劈腿,但是因為該男士有一些特質是自己所喜愛的,例如高、富、帥,可以提供物質或心靈的滿足,所以即便劈腿也無所謂(此即交易理論);第三,也許有些人覺得反正有太多人劈腿了,既然不論如何都無法避免交到一個會劈腿的男朋友,那麼現在這個男朋友劈腿也無所謂了(此即預期理論)。

不論是貪汙或是劈腿被容忍,都無法用一個單一的理論去解釋,這當然也是社會科學的常態,因為人的行為是很複雜的。筆者建議同時用不同理論的視角來觀察這些現象,或許能夠得到更有趣的分析。

延伸閱讀:Chun-Ming Chen, Wen-Jong Juang, and Lung-Teng Hu. 2008. “Does Democracy Breed Integrity? Corruption in Taiwan during the Democratic Transformation Period.” Crime, Law and Social Change 49(3): 167-84.

註解》

1. Kurer, O. 2001. Why Do Voters Support Corrupt Politicians?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Corruption. London: Routledge, p.63. 

2. Rundquist, B. S., G. S. Strom & J. G. Peters. 1977. “Corrupt Politicians and Their Electoral Support: Some Experimental Observations.”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71(3), 954-63.

3. de Figueredo, Miguel F., Daniel Hidalgo, and Yuri Kasahara. 2010. “When Do Voters Punish Corrupt Politicians? Experimental Evidence from Brazil“. Winters, Matthew S. and Rebecca Weitz-Shapiro. 2013. “Lacking Information or Condoning Corruption? When Do Voters Support Corrupt Politicians?” Comparative Politics 45(4): 418-36. 

4. Banerjee, Abhijit, Donald Green, and Rohini Pande. 2010. “Can Voters be Primed to Choose Better Legislators? Experimental Evidence from Rural India.” Working Paper. 

5. Chong, Alberto, Ana L. De La O, Dean Karlan, and Leonard Wantchekon. 2011. “Looking Beyond the Incumbent: The Effects of Exposing Corruption on Electoral Outcomes.” NBER Working Paper 17679. 

6. Rundquist, B. S., G. S. Strom & J. G. Peters. 1977. “Corrupt Politicians and Their Electoral Support: Some Experimental Observations.”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71(3), 954-63. 

7. Fernández-Vázquez, P, and P Barberá, G Rivero. 2015. “Rooting Out Corruption or Rooting For Corruption? The Heterogeneous Electoral Consequences of Scandals.” Political Science Research and Methods. (Forthcoming)

8. Winters, Matthew S. and Rebecca Weitz-Shapiro. 2013. “Lacking Information or Condoning Corruption? When Do Voters Support Corrupt Politicians?” Comparative Politics 45(4): 418-36.

9. 本文中有關資訊理論和交易理論的內容,大多引自Winters and Weitz-Shapiro (2013). 

10. Varese, Federico. 2000. “Pervasive Corruption.” In A. Ledeneva and M. Kurkchiyan (eds.) Economic Crime in Russia. London: Kluwer Law International, 99-111. 

11. 不過有學者在西班牙加泰隆尼亞以實驗檢視了上述理論,發現交易理論和對貪汙資訊的不客觀詮釋以及不信賴都會使選民繼續投票給貪污的政客,而貪污的氾濫程度則沒有產生影響。請見Muñoz, Jordi, Eva Anduiza, and Aina Gallego. ”Why Do Voters Forgive Corrupt Politicians? Cynicism, noise and implicit exchange.” 2012. Paper prepared to be presented at the IPSA conference, Madrid, July. 

12. Chang, Eric. 2013.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How Corruption Erodes Institutional Trust.” Taiwan Journal of Democracy 9(1): 73-92.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菜市場政治學:黃士豪 Voting for Corruption? 為什麼選民投票給貪污的政客?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