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開講》廟宇文化資產豐富 應注重保存

作者認為,廟宇不僅僅是信仰中心,更應注重保存所有的文化資產,不可隨意拆除重建,更是台灣歷史重要的記憶。圖為虎尾德興宮彩繪修復現場。(資料照,記者廖淑玲攝)作者認為,廟宇不僅僅是信仰中心,更應注重保存所有的文化資產,不可隨意拆除重建,更是台灣歷史重要的記憶。圖為虎尾德興宮彩繪修復現場。(資料照,記者廖淑玲攝)

◎徐夢陽

前日看到報導280多年歷史的虎尾德興宮啟動彩繪修復,相當有意義。因為不同年代的彩繪,除了展現匠師的技藝與宗教文化傳承,也讓文化資產得以保存。廟宇象徵了信仰者的聚集地,是民眾心靈的寄託之處,在全台各地都有著大大小小的廟宇,沿著廟宇向外發展成為眾人的信仰圈或祭祀圈,是發展的核心依靠。

而廟宇更是蘊含長久歷史遺產之處,如廟宇建築主體、裝飾廟宇者、神像、石碑、匾額、交趾陶、壁畫、石雕等,增添了宗教肅穆的神聖氛圍與工藝造形的美感。以文化資產保存法的範圍,廟宇當符合許多項目,例如建築成為古蹟,那些石雕或是工藝技術也象徵了保存技術與保存者的貢獻等,所以保存的意義相當重要。

但報導指出最近在農曆春節各處大掃除的時候,志工以水柱清洗真武宮,引起爭議,廟方雖表示相關珍貴壁畫裝飾根本沒動到,但如此做法是否有影響到廟內的文化資產,旁人恐怕難知,而此作法究竟是個案,亦或是通案,值得討論,倘若無人舉報,是否這些珍貴資產會受損?雖然文資處有做後續補救,但廟方人員普遍對日常管理維護知識缺乏,令人擔憂,使資產面臨可能有浩劫的危機。

因此,我們要重視這個問題,廟宇不僅僅是信仰中心,更應注重保存所有的文化資產,不可隨意拆除重建,更是台灣歷史重要的記憶,希望各級政府與廟宇能化被動為主動,積極清查廟宇內所擁有的文化資源,並定期宣導與日常管理維護,確保不失,為我們的後世子孫保存屬於在地的文化推廣教材,以及為民眾留下許多珍貴的寶藏。

(清華大學歷史所碩士、研究助理)

《自由開講》是一個提供民眾對話的電子論壇,不論是對政治、經濟或社會、文化等新聞議題,有意見想表達、有話不吐不快,都歡迎你熱烈投稿。文長700字內為優,來稿請附真實姓名(必寫。有筆名請另註)、職業、聯絡電話、E-mail帳號。本報有錄取及刪修權,不付稿酬;錄用與否將不另行通知。投稿信箱:LTNTALK@gmail.com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