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文哲市長一方面急著想嗡嗡嗡馬上上路做出成績,展現魄力效率,一方面又期望「開放政府,全民參與」,兩者極容易產生矛盾,違背民意,甚至製造違反公平正義的錯誤政策。是公平正義,而非魄力效率,才是柯P新政的核心價值,也才是柯參選市長的初衷。
辦事迅速,不一定代表有成果,有量化的成果,不一定是有實質、有價值的成果,效率並不等於速度與數量。公平正義與多元人民的福祉,才是實質有價值的施政成果,而效率的定義,正是一段時間內,價值的產出。問題在價值如何、由誰來評量,如何確保多元價值不被單一化霸凌,相對於專制政治強調魄力效率,這正是民主政治重要的優勢場域。
然而,當前代議民主制度在資本主義體質下運作,產生嚴重弊病,美其名投票授權,責任政治,事實上由少數強勢者掌握發聲與決策資源,綁架多數民意與公共財,形塑單一化價值,不但弱勢者無法翻身,多元文化被壓抑,特殊群體無法立足,中產階級也被集體剝削。
「開放政府,全民參與」是矯治代議政治弊病的一帖良藥,那種只有投票日一天民主,有優勢動員資源者才能當選,而當選後,由你玩4年,或忙於經營優勢資源,為特定利益集團服務的劣質政治,在資訊公開、民眾參與,決策透明化的過程中,必然會得到即時的檢驗與紓解。
更進一步來說,網路通訊的發達,資訊獲得的倡通與普及,使得與代議制不同的草根民主,有了在都市這種大型組織及多元異質群體並存的社會中運作的機會,「開放政府,全民參與」的路線,可能創造2.0版的民主政治。
目前看到的柯市長行事風格,是在「解決問題」的導向下,展現魄力效率。這雖然可能在短期內達到一定的成果,但是終究其基礎不穩,成敗繫於市長的判斷。長期來看,建立解決問題的團隊能力,比起聚焦解決問題本身,依賴領導智慧及少數專業的判斷來得重要。
或許,「開放政府,全民參與」,才是柯P新政中,首要展現魄力與效率的施政目標。從官員的遴選考核,市府的組織運作,到市政議題,無論是都更交通等重大議題,或小至社區居民的生活環境改善,如何建立制度化的「開放政府,全民參與」運作,多元價值的市民支持與參與,才是能做得快,同時又做得好的保證。
(兼職研究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