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開講》多語共榮 讓世界看見臺灣

◎莊雪華特聘教授/中山大學教育與人類發展全英語學位學程主任
紀博善助理教授/中山大學教育與人類發展全英語學位學程專任教師

日前,教育部鄭英耀部長對中小學雙語政策提出了值得關注的調整,尤其是強調在日常生活中加強學生的聽說能力及創造英語語境的重要性。例如將其融入自我介紹、社區導覽、日常食衣住行,乃至參與市集交流、訪問國際友人,或參加教育跨文化活動,不僅能讓學生熟悉語言運用的脈絡,也能幫助他們逐步建立自信,發展實用能力,也展現出英語為世界共通語(English as a Lingua Franca, 簡稱ELF),實現語言學習目標的核心之一。

教育部長鄭英耀。(資料照)教育部長鄭英耀。(資料照)

語言是交流的工具,更需透過教育普及全民,而非是菁英所持有的學習特權。

教育資源的支持能扮演的是養分補給,縱使每位學習者起跑點不同,但應盡可能提供每位公民基本習得與使用的機會。這樣的政策方向展現了以溝通為核心的語言教育理念。從教室走向真實場域,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感受到語言的力量,是提升聽說能力的有效方式。

幫助學生去建立曾經使用英語作為世界共通語進行溝通互動的經驗。圖為高雄市推動校園周邊商店成立「雙語友善商店」,讓學生走出校園也能在生活中練習說英語。(高雄市教育局提供)幫助學生去建立曾經使用英語作為世界共通語進行溝通互動的經驗。圖為高雄市推動校園周邊商店成立「雙語友善商店」,讓學生走出校園也能在生活中練習說英語。(高雄市教育局提供)

筆者曾在屏東枋寮目睹學生透過拍攝英文影片,向美國姊妹校的學伴自我介紹,並解說自家店珍珠奶茶的製作過程,即使學生的英語成績並不突出,自發利用本土在地生活情境,展現以英語溝通的自信與能力。英語為世界共通語的使用已不再僅僅是個人能力的提升,而是與世界接觸的重要途徑。我們認為,英語為世界共通語的學習並非取代本土語言,而是與之並行,相互看見不同語言所勾勒的多樣社會意境。

未來的學習者所面對的,不僅是個人知識的擴展,更是國際局勢的變化與臺灣逐步走向世界的挑戰。於此,我們需要一個更具彈性與包容的語言環境,能善用英語作為世界共通語,孕育出具有多元特質的學習者,建構自己的學習,並以同理心創造合作關係,推動團隊的創新與成長。

在面對資訊爆炸的時代,他們也需要運用批判性思維去判讀資訊,結合數位工具來整合知識並深化思考,同時以創意的方式表達想法進行溝通,真正成為全球公民的一員。

要實現這樣的願景,語言學習不該只停留在文法、詞彙的灌輸或靜態的課堂環境中,而應強調真實情境的互動與應用,並幫助學生去建立曾經使用英語作為世界共通語進行溝通互動的經驗。例如延伸英語村的概念,融入在各校現有的國際教育活動裡,成為無國界或無界限之英語村(Borderless English Village)模式。

在這樣的模式中,每所學校可以結合國際資源彈性進行,我們可以想像如同「真人圖書館」的動態學習場景,讓每位參與者都是一本書,帶來真實的故事與文化背景。學生透過對話與互動,不僅能學習語言,更能理解多元文化的價值,提升自己的全球意識。

此外,網路科技已提早實現了世界成為我們的英語村(The World as our English Village)的現況。除了硬體外,透過投資軟體學習方式,結合先進技術使用AI語言工具、視訊分享、沉浸式互動應用等技術,促進語言實際運用和全球連結。提供動態習體驗,創建互動空間鼓勵學生使用英語作為全球通用語去解決問題、分享想法,與社群或國際夥伴建立聯繫 。

讓世界看見臺灣,需要善用國際通用語去展現成果;讓台灣走向世界,更需要善用國際通用語去主動表達、建立合作機會。這是一種膽識,也是未來的臺灣共識。我們期盼未來實踐雙語教育時能更加具體地實現這些理念,既能自信地守護本土文化,也能以寬廣的胸懷擁抱世界,讓世界看見臺灣。


自由開講》是一個提供民眾對話的電子論壇,不論是對政治、經濟或社會、文化等新聞議題,有意見想表達、有話不吐不快,都歡迎你熱烈投稿。請勿一稿多投,文長700字內為優,來稿請附真實姓名(必寫。有筆名請另註)、職業、聯絡電話、E─mail帳號。
本報有錄取及刪修權,不付稿酬;錄用與否將不另行通知。投稿信箱:LTNTALK@gmail.com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