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開講》108課綱的省思

◎ 歐自偉

對於近年來108課綱風行草偃,特色課程及校本課程,每個學校都有其課程本位的發展,但筆者雖為公務員,也曾經為教育人員,素養導向的課程導引及建立學校的願景形塑相對的重要。

108課綱以素養導向為原則,鼓勵學生跨領域學習。示意圖。(資料照)108課綱以素養導向為原則,鼓勵學生跨領域學習。示意圖。(資料照)

筆者為任職於綜合高中,對於由國小剛升上來的國一新生發現,素養能力是無法銜接的,班上的幹部成績明顯落後,坊間的補習林立。很多國小畢業生都要進國中銜接課程,國三的數學科課本也相對的困難,增加了三角函數的內容,根據古德拉(J. Goodlad)為了釐清課程決定的各層次關係和說明課程概念體系,曾區分了五種課程:理想課程、正式課程、知覺課程、運作課程和經驗課程。素養導向的課程設計經由理想、正式、知覺、運作及經驗課程層層轉化。

以往九年一貫課程由能力指標的學生能力,轉化為素養導向的課程。杜威指出,教育即經驗,生活的課程,理論上學生學習到帶得走的能力,融入生活中。

但事實上,坊間的自修、試題、教材的編排只是把課程教材重新編排的一下,雖然是新瓶裝舊酒。學生在國小階段要加強閱讀的能力,小六至國一學生能力嚴重的落後,因此,要設計銜接課程,由第一次段考來看有些學生的英、數成績都相當的不理想,理想課程(課綱)、正式課程(校本科目課程)、知覺課程(學生學覺察的課程)、運作課程(師生互動的歷程)、及經驗課程(學生學習到帶得走的能力)。經由層層轉化下,學生都在寫考題,面對會考。

不放棄任何一位學生是當代主流的教育思潮,如何落實課綱的精神於教育職場,提昇學生的素養以因應全球化在地化的實踐為教育主管機關的首要課題。圖為教育部。(資料照)不放棄任何一位學生是當代主流的教育思潮,如何落實課綱的精神於教育職場,提昇學生的素養以因應全球化在地化的實踐為教育主管機關的首要課題。圖為教育部。(資料照)

筆者所認識的坊間補習業者,自修將題目改為素養導向的考題,考題文字敘述增加,而近年來會考題型生活化,若國一沒有向基礎紮根,將來後果不堪設想。國三的學生表現最為明顯,很多學生加大了M型曲線,兩極化。有錢補習的學生可以順利進入心目中理想的學校,但是中下階層的人輟學不升學。Bowls and Ginits學習成為勞工一書中,勞工階級複制勞工階級。惡性螺旋。

因此,不放棄任何一位學生為當代主流的教育思潮。如何落實課綱的精神於教育職場,與家長積極的參與,提昇學生的素養以因應全球化在地化的實踐為首要課題。

(作者為公務員)

自由開講》是一個提供民眾對話的電子論壇,不論是對政治、經濟或社會、文化等新聞議題,有意見想表達、有話不吐不快,都歡迎你熱烈投稿。請勿一稿多投,文長700字內為優,來稿請附真實姓名(必寫。有筆名請另註)、職業、聯絡電話、E─mail帳號。
本報有錄取及刪修權,不付稿酬;錄用與否將不另行通知。投稿信箱:LTNTALK@gmail.com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