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開講》以憲法作為台灣的失智處方

◎吳照聰

去年聽了奧比薩克思大法官的演講,他是南非轉型正義的重要推手,並協助南非建立出一部可謂目前全世界最進步的憲法,演講中有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憲法是一部國家的自傳」。一個地區的人民在同一塊土地上生活,人們經過一段時間的互動,慢慢的孕育出自己的文化,對某些事情培養出一定的共識,文化蘊含許多東西,例如語言、服飾、建築、自然環境、物種、生活習慣等,都是文化的一環,而歷史會記錄這一切變化的過程。當這些事情重要到可以成為一種基本價值與信念,讓所有人有義務去遵守與捍衛,那麼它就會被納入憲法,一個國家的憲法就是如此產生的。因此憲法不單只是條列出權利清單與憲政體制,其背後更重要的意義是他乘載了所有人的價值共識與文化認同。

台灣有憲法嗎?台灣沒有憲法,因為中華民國憲法是外來憲法,有趣的是,台灣不缺憲法草案,回顧過去的歷史,有許世楷《台灣共和國憲法草案》、林義雄《台灣共和國基本法草案》、人民制憲會議產生的《台灣憲法草案》、21世紀憲改聯盟的《台灣實憲》等。而其中的《台灣實憲》是由五十多個民間團體藉由草根的方式建立而成,可以說是台灣最進步的憲法草案。經過服貿強行過關與3月學運,民間再次體認到這部外來憲法拼裝車無法解決憲政危機,認真探討更發現台灣人連決定自己未來的權利都無法被保障,新憲運動再次上路。

另外,我們若能理解薩克思大法官所說「憲法是一部國家的自傳」這句話的精髓,必然反對這次馬政府所推動的課綱微調,原因很簡單,既然憲法是在寫國家的歷史,中華民國憲法不包含我們台灣人所經歷過的那段歷史,沒有台灣人的共識也沒有承載台灣的文化,那麼我們為何要接受這樣的史觀呢?

自傳不僅是在敘述一個人的生平,它還描述一個人看世界的觀點,因此歷史從來就是主觀的,台灣四百年以來一直都是殖民地,我們向來習慣接受殖民者強加給我們的觀點,從未建立過也不敢有自己的觀點,我們一聽到意識形態就非常排斥。

然而沒有觀點,就創造不出歷史,以生物學的角度做個類比,自傳式記憶是指人類對過去的事物與生活經驗的記憶,這套記憶記錄著我們的生活模式,而記憶不只是關於過去,它還可以決定未來,我們生活上所做的判斷都依賴這些記憶,它會幫助我們做出較好的判斷。如果我們失去記憶,就形同失去建立自己觀點的能力,這會讓我們的人格等同產生問題,就如同電影「記憶拼圖」裡的男主角萊納,他無法建立記憶,失去生活上的判斷能力,為了不讓其他人左右自己的判斷,他開始強迫自己記下當下所發生的事,但失去建立自己觀點的能力,讓他無法排除外界的干擾,整個記憶被扭轉,最後做出錯誤的判斷,錯殺了人。

如果文化共識是一部憲法的必要條件,那麼我們可以很直覺的理解,為什麼現在的政府,上至文化部長,下至地方首長,會時常以經濟發展作為藉口,恣意破壞我們的特有文化。因此每當政府官員所謂的「公共利益」和文化保留起了衝突,那些古蹟會超自然發生火警,我們的生態也時常受到威脅,在地文化面臨經濟開發的挑戰。

因為這些殖民者知道,如果讓台灣發展出自己固有的文化,台灣將和中國越離越遠,那麼他們的統一夢將越來越難實現,因此他們的所作所為,就是刻意讓台灣人集體得到失智症,並強加給我們錯誤的資訊,讓我們無法建立出自己的觀點,喪失寫自傳的能力,沒有自傳就沒有自己的憲法,我們永遠無法做自己的主人,只能做一個受他人指使奴隸,所以新憲運動對台灣人來說是一個具有創造性質的尋根計畫,而唯有保留文化創造共識,才能帶領我們找回失去的記憶,進而建立自己的主體性。

(陽明大學學生,,CAT自主群成員: http://catbbutz.tw/)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