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 熱門 政治 軍武 社會 生活 健康 國際 地方 蒐奇 影音 財經 娛樂 藝文 汽車 時尚 體育 3C 評論 玩咖 食譜 地產 專區 求職

馬總統簽約 陳教授扯後腿—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不得剝奪固有語言之權利

◎ 張學謙

中研院《台灣民眾的社會意向2004》的調查報告,發現有六成五的民眾支持學校的母語教育,其中客家人最支持,高達七十四%。母語教育雖然深受支持,卻也飽受意識形態的曲解和質疑,其中最常見的就是「母語教育是意識形態掛帥的指控」。最近就連「國家教育研究院」籌備處主任陳伯璋教授,也點名批判母語教育列為「必選修」,是政治問題,而不是專業問題。教育界盛傳,不論台灣母語改列彈性課程,或是與英語並列必選(可預見學童都會去選英語),母語教育即將在國小校園消失。陳教授的意見,是專業意見還是偏見?

在加拿大多倫多大學任教的甘明士(Jim Cummins)是國際知名的雙語教育學者。他提出語言相互依賴理論,主張:第二語言的學習,總是建立在母語的基礎上,母語非但不是學習的負擔,反而是任何語言學習的資源語言。因此,甘明士積極主張教育機構提供兒童使用兩種語言的環境,讓兩種語言彼此滋養、相輔相成,成就添加式的雙語現象。

甘明士提醒我們:母語是重要的資產,母語教育值得提倡,正是因為母語是最好的教學媒介,這一點早在一九五三年就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確認:「母語是教育兒童最好的媒介是公認的道理。」

另一位雙語教育專家克勞福(James Crawford)就說:雙語教育之所以難於推行主要的原因,並不在於雙語教育缺乏學理根據,而是一般人接受到的相關訊息,常常是由特定政治利益團體散播的迷思和偏見。我們可以說:台灣目前需要的是多語言並存共榮的想像,而不是更多的語言偏見。語言之間可以不是零和關係,我們不需要犧牲母語、學習第二語言的削減式雙語現象。語言之間應當是添加式的關係,保有母語,對其他語言的學習絕對有幫助。

現代語言教育規劃,主要站在公民權利的立場,而非民族主義的立場;馬英九總統五月十四日簽署的「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其中第二十七條就規定「凡有…語言少數團體之國家,屬於此類少數團體之人…使用其固有語言之權利,不得剝奪之。」可見母語教育不但是符合現代國家人權立國的理念,實際上也符合國家利益;阻礙兒童發展母語不但是浪費國家的語言資產,也違反兒童的權利。(作者為國立台東大學華語系副教授)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自由共和國》強力徵稿

《自由共和國》來稿請附:真實姓名、身分證字號、職業、通訊地址及戶籍地址(包括區里鄰)、夜間聯絡電話、銀行帳號(註明分行行名)及E-mail帳號。

刊出後次月,稿費將直接匯入作者銀行帳戶,並以E-mail通知。
文長1200字以內為宜,本報有刪改權,不願刪改者請註明;請自留底稿,不退稿;若不用,恕不另行通知;請勿一稿多投。

《自由共和國》所刊文章、漫畫,將於 「自由電子報」選用,不另外奉酬。
Email:republic@libertytimes.com.tw

編輯精選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評論粉絲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