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 熱門 政治 軍武 社會 生活 健康 國際 地方 蒐奇 影音 財經 娛樂 藝文 汽車 時尚 體育 3C 評論 玩咖 食譜 地產 專區 求職

澎湖放魚苗 請三思

■ 陳昭倫

今年年初澎湖的寒害,造成澎湖海域珊瑚礁生態大浩劫。由於海象的限制,學術單位無法馬上進行大範圍量化的損害調查。截至目前為止,由中央研究院、水試所澎湖海洋生物研究中心與台灣大學研究團隊初步的調查,也只知道超過一百七十二種五十八科的魚類在這次的寒害中受到影響,至於在魚數量上或是整體珊瑚礁生態的影響,還須等到海象穩定後才能進行研究調查。但是,澎湖縣政府在日前於澎湖北方海域放流了五萬尾並非屬於珊瑚礁魚類的黃錫鯛的幼苗。雖然,澎湖縣政府急於澎湖海域能從此次的生態浩劫中恢復,但是筆者以為,這樣倉促而且放錯魚種,不僅無助於整體澎湖珊瑚礁生態的恢復,反而可能浪費公帑,而徒勞無功。

珊瑚礁生態是地球上最複雜的生態系之一。由於生物多樣性高,不管是魚類、珊瑚或是如螃蟹、貝類等無脊椎動物,在其生態棲位上都扮演不同的「功能群」。例如,在珊瑚礁魚類中的鸚歌魚是屬於草食性的功能群,有的鸚歌魚是刮食珊瑚,有些是啃食藻類,有的是將整個珊瑚礁石啃碎而加速水中碳酸鈣的循環。而大家所熟知的石斑是屬於掠食性的功能群,扮演控制其他魚種的角色。這些不同功能群的生物在珊瑚礁中扮演著「動態平衡」的生態功能,當其中一種功能群消失,整個生態系就會發生問題。過去四十年台灣過度漁業的捕撈,已使這些動態失衡。而這次寒害也可能只是壓倒這個失衡生態系的最後一根稻草!

因此,要從這次幾乎是大滅絕式的生態浩劫中恢復,唯一最好的辦法是讓自然力去作用,因為珊瑚礁生態的功能群複雜性之高,幾乎是任何人為操作都無法促成。如果真的要有任何人為的介入去進行魚苗放流,也應該以澎湖海域原有珊瑚礁魚類為對象,如鸚歌魚、石斑魚、龍占等,而不是放流像黃錫鯛這種非珊瑚礁魚類。因為棲地的關係,這些黃錫鯛幼苗有可能最後是游到台灣西南海岸,而不是留在澎湖海域。以台灣目前在魚苗繁殖的技術,要繁殖珊瑚礁魚類幼苗其實是相當容易的事。

二○○八是國際珊瑚礁年, 今年的保育主軸是「珊瑚礁生存權」(International declaration of reef right, www.reefcheck.org/petition/Chinese_tra/petition.php )。而行動綱領是「全球思考,在地行動」(Thinking globally, acting locally)。因此,要讓澎湖海洋生態從寒害中復原,應該由珊瑚礁的生存權出發,讓自然力進行修補,至於魚苗放流,請縣政府三思!(作者為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自由共和國》強力徵稿

《自由共和國》來稿請附:真實姓名、身分證字號、職業、通訊地址及戶籍地址(包括區里鄰)、夜間聯絡電話、銀行帳號(註明分行行名)及E-mail帳號。

刊出後次月,稿費將直接匯入作者銀行帳戶,並以E-mail通知。
文長1200字以內為宜,本報有刪改權,不願刪改者請註明;請自留底稿,不退稿;若不用,恕不另行通知;請勿一稿多投。

《自由共和國》所刊文章、漫畫,將於 「自由電子報」選用,不另外奉酬。
Email:republic@libertytimes.com.tw

編輯精選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評論粉絲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