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廖郁賢
雲林近年高舉智慧城市、科技產業鏈大旗,但吸引科技產業最基本的水電供應卻遲遲未到位,綠電(可持續性能源)與再生水,卻付之闕如。尤其地方政治生態下,土地問題更添隱憂。光電收賄案頻傳,六輕海淡廠又一再延遲引發民怨,更難以再供給水資源給科技產業。
引進高科技產業需完善交通、水電、物流、人才等整體規劃,絕非炒作地皮,張家力量已深入立法院,與經濟部、縣政府及台積電等科技廠共同協調並不困難。但縣府空談引進台積電,在北港周邊規劃的十四公頃土地,與台積電的高雄及嘉義預留用地相較,卻顯得杯水車薪,況且嘉高兩縣市已備妥大量的再生水資源。這一比,地方父母官還是短視了。
在全球關稅壁壘下,高科技產業布局實為中央與國際角力,雲林作為農業大縣,應引導農民善用八八○億補貼,建立永續生產鏈,透過農業成就科技產業。「張家的口號無助產業發展」,空洞的願景無法解決實際困境,勤跑展覽或上雜誌領獎,有多少能量是真實回饋到在土地的農民身上?張家的智慧城市大獎,縣民感受最深刻的,只剩下科技執法。為雲林行銷與爭取榮譽並非壞事,但與土地連結的民眾能共同收穫多少紅利,才是更重要的。
(作者是圓仔花獨立書店創辦人,曾任雲林縣議員)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自由共和國》來稿請附:真實姓名、身分證字號、職業、通訊地址及戶籍地址(包括區里鄰)、夜間聯絡電話、銀行帳號(註明分行行名)及E-mail帳號。
刊出後次月,稿費將直接匯入作者銀行帳戶,並以E-mail通知。
文長1200字以內為宜,本報有刪改權,不願刪改者請註明;請自留底稿,不退稿;若不用,恕不另行通知;請勿一稿多投。
《自由共和國》所刊文章、漫畫,將於 「自由電子報」選用,不另外奉酬。
Email:republic@liberty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