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 熱門 政治 軍武 社會 生活 健康 國際 地方 蒐奇 影音 財經 娛樂 藝文 汽車 時尚 體育 3C 評論 玩咖 食譜 地產 專區 求職

教育M型化

■ 林仁傑

「M型社會」一詞近來似乎已成為不管是在學術上或是新聞事件中所討論的熱門議題。然而這個新興名詞其實所反映的正是當下台灣逐漸走向天平兩極端的一種現象,說穿了,那些長期以來強力支持「市場化」的樂觀自由主義份子,以及「社會達爾文主義」的菁英份子是否此時應該反省自躬,讓「社會正義、均等」的議題重新凌駕於「卓越」之上。

此外,「M型社會」的現象今日已不僅僅只反映出「富者越富,貧者越貧」的情況而已,同樣的這種情形當然也會複製到教育的現場當中。例如媒體近來播報有些學生在這股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必須將營養午餐打包帶回家與家人當晚餐吃,或是有些學生家貧繳不起學費等,這些案例在台灣社會似乎越來越多。另一方面,媒體也報導了有些學生從小在家長特意栽培下,念的是高學費的貴族學校,甚至有些家長讓小孩子在便服日時穿著上萬元的衣服到學校。當這兩種極端的情況從少數單純的「個案」提升至普遍的「現象」時,「教育的M型化」於焉誕生。

我國憲法保障人民受教育機會的均等,尤其是在國民義務教育機會的階段,更應該提供機會讓學生在未來有無限發展的可能才是。如今連吃都吃不飽、穿都穿不暖,學生又怎會有心力擺在課業中呢?於是城鄉教育差距、學生學業成就、英數成績等情況均呈現出「M型化」的發展趨勢,長久下來社會階層的流動將會出現「結晶化」的現象,這對於台灣未來的發展只會有百害而無一利。

我認為台灣社會瀰漫在一股「追求卓越」的氛圍當中已久,使人快要忘記如何達成提供那些弱勢族群最低限度的教育機會。雖然社會福利思想或許會造成人民怠惰,但是過度自由主義思想卻是造成「一個台灣,兩個世界」更形加遽。這或許是執政者在制訂或修訂教育政策時,應該好好深思的課題。

(作者為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系博士班研究生)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自由共和國》強力徵稿

《自由共和國》來稿請附:真實姓名、身分證字號、職業、通訊地址及戶籍地址(包括區里鄰)、夜間聯絡電話、銀行帳號(註明分行行名)及E-mail帳號。

刊出後次月,稿費將直接匯入作者銀行帳戶,並以E-mail通知。
文長1200字以內為宜,本報有刪改權,不願刪改者請註明;請自留底稿,不退稿;若不用,恕不另行通知;請勿一稿多投。

《自由共和國》所刊文章、漫畫,將於 「自由電子報」選用,不另外奉酬。
Email:republic@libertytimes.com.tw

編輯精選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評論粉絲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