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搜尋

自由廣場》從「台灣自己館」看民間力量國際突圍

◎ 楊聰榮

二○二五年大阪世博會即將登場,在這場國際盛會中,台灣身影卻再次被政治現實壓縮,只能退居「非國家名義」參與。儘管如此,一道不肯被抹去的光亮卻悄悄點燃,那是民間自發興建的「台灣自己館」。

這不是官方計畫,而是中台灣教授協會與多個民間團體發起的行動。計畫以木構造搭建展館,透過認養二三○○支木樑柱,象徵二三○○萬台灣人民的集體意志。這不只是展館建材,更是一種政治隱喻與文化表達,讓世界看見,即使被壓制、被邊緣化,台灣也不會缺席。

「台灣自己館」是一次策略性的文化突圍,更是民間對政府無力的補位行動。在立法院刪減「玉山館」預算、政府參與受限下,民間自發籌資、創意設計、策展規劃,充分展現了台灣社會的彈性與創造力。

這場民間行動值得掌聲,更應引發反思。藍白讓總預算卡關,民間自求多福,反映出目前政黨結構所形成的政府困境,在野民代強烈刪除國際參與的預算經費,反映出嚴重的政策短視,在最須要整合資源的時刻,我們沒有辦法在國際盛會中展現台灣的成就,政府若持續缺位,將讓台灣在全球競技場上失去應有光彩。

更令人擔憂的是,儘管有文化部計畫在日本舉辦文化活動作為輔助,當他國以國家名義設館、規劃完整文化外交策略,台灣卻只能靠民間拚群募,這樣的國際參與模式,顯然難以長久。

「台灣自己館」提供了寶貴的啟示──當官方缺席,民間可以補位。但長遠而言,單靠民間熱情無法穩固國際地位。政府必須正視問題,提升文化外交層級,主動爭取國際支持,深化與友邦的合作,發展長期、穩定的國際參與策略。我們不能再讓民間單打獨鬥,也不能讓政治現實成為不作為的藉口。唯有官民攜手,才能讓台灣真正站上世界舞台,從「看見台灣」走向「認同台灣」。

(作者為中台灣教授協會理事長,任教於台灣師範大學)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自由共和國》強力徵稿

《自由共和國》來稿請附:真實姓名、身分證字號、職業、通訊地址及戶籍地址(包括區里鄰)、夜間聯絡電話、銀行帳號(註明分行行名)及E-mail帳號。

刊出後次月,稿費將直接匯入作者銀行帳戶,並以E-mail通知。
文長1200字以內為宜,本報有刪改權,不願刪改者請註明;請自留底稿,不退稿;若不用,恕不另行通知;請勿一稿多投。

《自由共和國》所刊文章、漫畫,將於 「自由電子報」選用,不另外奉酬。
Email:republic@libertytimes.com.tw

編輯精選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評論粉絲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