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開講》香蕉價格飆破百元!政府應如何應對?

◎ 葉正興

近期香蕉價格飆升,過去平均每斤僅20元,甚至在盛產期時每斤不到10元仍面臨滯銷,而如今,每斤售價已接近百元。同樣的購買量,以前僅需40元,現在卻高達近200元,使得消費者望而卻步,不得不購買者也大喊吃不消。

去年3個颱風重創香蕉產地,目前青黃不接時期,香蕉價格飆升。(資料照)去年3個颱風重創香蕉產地,目前青黃不接時期,香蕉價格飆升。(資料照)

造成香蕉價格飆升的主要原因,是去年下半年多次颱風侵襲產地,嚴重影響蕉樹生長與短期生長的蔬菜不同,香蕉的生長期較長,導致高價狀況持續數月,消費者感受愈發明顯。由於國人對香蕉的接受度極高,即便價格上漲,仍不容易轉向其他替代水果,這反映了「穀賤傷農、穀貴傷民」的經濟學原理。若要快速降低香蕉價格,唯一的方法是大規模進口,但這對因天災導致產量銳減的蕉農而言極不公平。

以目前的成本計算,一甲地的香蕉園種植成本約40萬元,過去每公斤的批發價至少可達20元,使得蕉農一甲地的收入可達60至70萬元,屬於合理報酬。然而,颱風導致蕉樹損害達八成,僅剩兩成可收成,若要達到損益平衡或維持合理報酬,香蕉售價勢必提高。若政府貿然開放進口,導致批發價維持在每公斤20元,蕉農將面臨嚴重虧損,甚至無以為生,長遠來看,這對台灣農業發展不利。

近來,市場上出現關於香蕉價格遭人為哄抬的傳言,有人指責中間商囤貨以操控價格,或批評政府應變不力。然而,事實上,當供給大幅減少且生產成本上升時,即便需求因價格上漲而減少,價格仍難以避免地攀升。此外,香蕉的運輸與倉儲成本高昂,即便中間商想囤積,也需承擔高額的冷藏、品質維護、運輸與銷售風險,並非易事。因此,香蕉價格上揚,主要仍歸因於供需失衡,而非市場操縱

農糧署指出,隨著氣溫回暖,雲林及南投等中部地區冬春蕉產能已恢復,將持續產出。(農糧署提供)農糧署指出,隨著氣溫回暖,雲林及南投等中部地區冬春蕉產能已恢復,將持續產出。(農糧署提供)

在穩定市場價格的措施上,農業部若選擇進口香蕉來壓低價格,恐將進一步打擊蕉農,絕非妥善之策。筆者建議,政府應積極推廣價格較為穩定的替代水果,如當季木瓜、橘子、鳳梨等,培養消費者多元的飲食習慣。隨著氣溫回暖,各類水果即將進入產季,市場選擇增多,自然能有效緩解香蕉價格過高的問題。

(作者為公務員)

自由開講》是一個提供民眾對話的電子論壇,不論是對政治、經濟或社會、文化等新聞議題,有意見想表達、有話不吐不快,都歡迎你熱烈投稿。請勿一稿多投,文長700字內為優,來稿請附真實姓名(必寫。有筆名請另註)、職業、聯絡電話、E─mail帳號。
本報有錄取及刪修權,不付稿酬;錄用與否將不另行通知。投稿信箱:LTNTALK@gmail.com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