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去蛇來,除了國會之亂、大罷免潮,二○二六選舉也開始搶戲了。最近十年的地方選舉,除了二○一四受太陽花學運影響,二○一八、二○二二藍營笑傲江湖。過去一年的藍白之亂,二○一四那一幕會重映嗎?而明年的地方選舉,各路諸侯過去四年、八年政績,即將受到檢驗,任滿者交班成功與否,也左右其存在感及續航力。去年大選,侯友宜挾其人氣請假參選,但最後攻頂功敗垂成。一年之後,即將和侯氏同時畢業,盧秀燕開始浮現在國民黨的二○二八點將錄。
盧氏本人,似乎也有其企圖心。蛇年開工團拜宣布,今年將出訪日本。而去年七月底訪美行程,剛降落西雅圖,便因凱米颱風返台坐鎮,颱風過境,又再度赴美繼續行程。此事凸顯她的「媽媽市長」性格,致力營造關心市民人設,卻流露出重大決策之舉棋不定,明知颱風來襲仍令自己成為空中飛人,魚與熊掌不可兼得卻想貪得,容易兩頭空。果不其然,去年底,一段議會即席演出,意在討好家長、指責教師不適任,招致教師界群起反彈,被迫道歉了事。「媽媽市長」固然正面,更上層樓恐怕不能靠「媽媽總統」,國防、外交、兩岸與地緣政治,都是盧氏必須補習的必修課。
類似侯友宜,盧氏從政過程,一缺中央一級行政首長經驗,二缺國民黨高階黨務經驗。歷來,李登輝曾任政務委員、省主席、副總統、國民黨主席,馬英九曾任研考會主委、法務部長、首都市長、國民黨主席,蔡英文曾任行政院副院長、民進黨主席,賴清德曾任台南市長、行政院長、副總統。唯獨陳水扁,由立委、首都市長直達總統府。相形之下,國民黨人終極之戰,似乎更需要黨主席資歷,因為這個黨比其他政黨更具威權性、組織性,缺乏總管黨機器功力,很難成為眾望所歸的共主。除了換柱故事,侯友宜擁高人氣卻「不姓黨」,於是受制於朱主席。盧秀燕,燕子高飛,得先通過黨內的拐子馬。
除了「媽媽市長」,盧氏常被藍營提到的是跨省籍背景。在國民黨內,侯氏一直沒有被當作自己人,三一九槍擊案、扁朝警政署長之外,台籍背景更不討好,有人擔心他成為李登輝第二。這方面,盧氏比較令正藍放心。可也別忘了,盧氏與韓國瑜類似,並非「外省權貴」,且乏韓氏二○一八那種爆發力。「公子市長」,蔣萬安則「根正苗藍」,二○二六連任問題不大。二○二八,假使藍白紅形勢大好,蔣公子會不會當仁不讓?更別忘了,「換柱、卡韓、卡侯」,國民黨多的是政治精算師。前有「黨國之子」,後有「公子市長」,國民黨的特殊性,培養不少乍看是「暖男型」,實際上是「溫室型」的領導者,令人聯想到中共的紅二代、紅三代,真不能用一般政黨來想像。
小笠原欣幸預言:二○二八,尋求連任的總統賴清德,將與在野黨共推單一候選人對決,而支持度只剩十%的民眾黨應會選擇藍白合,支持國民黨所推出的人選。小笠原所言不虛,藍白合才有機會,經過二○二四破局,藍白更深信不疑,交集是仇恨民進黨。去年大選後,盧氏延聘蔡壁如為市政府顧問,鋪陳藍白合作或吸納白色力量。可惜,蔡在市政方面幾無貢獻,反而屢多黨政不分言行,予人寄生台中市政府之感,沒給盧氏加分。更大的失算在於,柯文哲的大選經費申報、京華城等案大翻車,所帶來的政黨板塊消長,包括民眾黨的內部生態。正在進行的主席補選,蔡氏聲勢明顯落後黃國昌。黃氏言必稱「尊柯」,一旦「扶正」如何自行其是,有待觀察。藍白合作,藍正白副,黃氏恐會以本人利益最大化為原則,沒有柯氏的懸念。盧氏經營白色關係,可能得另做打算了。
民進黨執政,打破連三屆魔咒,但落得雙少數執政局面,這是警訊。藍白在國會猛龍過江,有利北京跨海介入台灣內爭。李登輝到蔡英文,那一頁民主歷史儼然翻過去了,「民主戰國時代」隆重揭幕。朝野鬥爭,兩岸鬥爭,地緣鬥爭,風雲變色之際,「媽媽市長」型,「公子市長」型,能夠扛起重擔嗎?「維持現狀」型,「務實台獨」型,能夠應付裕如嗎?時代在考驗,頭家在檢驗,志在大位者,更需要自我磨練。靠阿扁執政失敗上位,馬氏依舊以執政失敗告終。猶記馬氏,執政第二年,八八風災民調摔到兩成,二○一三惡鬥王金平,民調下探九.二%,半年後的太陽花學運壓垮馬氏,卸任前的「馬習會」,船過水無痕。有心為國為民也要有真材實料、過人見識,才不枉以政治為志業這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