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正二
「對中政策跨國議會聯盟」(IPAC)峰會廿九日在台北召開,是IPAC首度在台灣舉辦。台灣自從退出聯合國後,很難擴展國際外交空間。然而,在全球化時代,我國應針對新經濟產業的興起及全球化引發的國際問題如地球暖化、環保生態、醫療保健、經濟安全與資訊社會等議題,積極開發、建立國際合作關係的模式,在台灣舉辦國際會議,以拓展我國際空間,方案如後。
一、針對我國擅長及台灣息息相關的全球化議題,如台灣半導體產業鏈與AI晶片生產的連結、全球資訊社會的發展與相關文化社會議題、亞太經貿發展與金融危機處理、全球流行性疾病防治與醫療保健制度建構、印太地區民主發展與安全等問題,舉辦國際會議,邀請歐美日學者專家與意見領袖來台參與討論,並進行長期研究,以期國際社會更了解台灣在財經、資訊科技、文化與社會發展、醫療保健、民主發展及地緣戰略方面不可或缺的重要性,將台灣與國際緊密連結在一起。
二、台灣資訊電子產業聞名全球,我國可於區域經濟會議中提出「縮小全球數位落差」的計畫,透過各國政府、企業團體與民間社團及學校的長期合作,縮小落後國家的數位教育與電腦設備。透過此計畫的長期進行,台灣將可提升在全球公民社會中的形象,並與各國資訊產業及相關團體建立更密切的合作關係。
三、為加強發展跟氣候變化等全球環境生態相關的新潔能產業,我可以跟丹麥、瑞典、西德等太陽能源生產、環境潔淨方面優先的國家,從雙邊政府相關部門、企業公司、民間社團與學術團體等進行全面性的長期跨國研究合作,一方面促進我國太陽能新經濟產業的發展,另一方面藉由長期合作建立台灣的全球合作網絡。
四、隨著全球化浪潮襲捲各國,「全球公民社會」在各類跨國性議題上有相當影響力,在聯合國的各種會議如地球高峰會、世界人權大會、人口發展國際會議、婦女會議,以及聯合國環境計畫與愛滋病防禦計畫等,幾乎都有非政府組織的參與。台灣應透過這些全球議題相關國際會議的積極參與,與全球各重要領域的非政府國際組織連結起來並建立密切合作關係,強化我在國際組織上的力量。
五、透過非政府組織或社會文化領域的運作,連結各國市民社會,來加強與全球各國的雙邊或多邊的非政經關係,將台灣與東亞社會整合一起,形成一個「區域市民社會」或是「全球市民社會」。
由於全球化發展的衝擊,超越國界的觀念愈來愈強烈,可降低政治力的干預,促使各地地區意識的提高,加速台灣與國際社會的聯繫和往來,拓展國際外交空間。
(作者是退休駐美外交人員)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自由共和國》來稿請附:真實姓名、身分證字號、職業、通訊地址及戶籍地址(包括區里鄰)、夜間聯絡電話、銀行帳號(註明分行行名)及E-mail帳號。
刊出後次月,稿費將直接匯入作者銀行帳戶,並以E-mail通知。
文長1200字以內為宜,本報有刪改權,不願刪改者請註明;請自留底稿,不退稿;若不用,恕不另行通知;請勿一稿多投。
《自由共和國》所刊文章、漫畫,將於 「自由電子報」選用,不另外奉酬。
Email:republic@liberty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