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 熱門 政治 軍武 社會 生活 健康 國際 地方 蒐奇 影音 財經 娛樂 藝文 汽車 時尚 體育 3C 評論 玩咖 食譜 地產 專區 求職

怎樣才算性騷擾?

■ 陳慈幸 胡書原

「嘴吃麵手抓奶 7旬摸5旬」一則報導,不禁想起自今年性騷擾防治法施行以來,對於民眾上的保護,是否達到該法真正期盼?

性騷擾防治法第二條本法所稱性騷擾,係指性侵害犯罪以外,對他人實施違反其意願而與性或性別有關之行為。實施以來,常見民眾對於法文解讀二極化,除仍有被害人繼續隱忍被害造成犯罪黑數外,另有望文生義,大大著重於違反其意願之上,動輒各種身體上接觸,皆可張戴「性騷擾」這頂大帽子,以為主張自我權益。

惟此應非政府立該法之最終目的,其真正立法目的,應於建構健全兩性社會,使兩性之間能建立起互敬互愛和諧關係,而非以處罰的模式,硬是框架出一種表面上的恐怖平衡,使得在社會上男女之間相敬如「冰」,深恐稍有不慎言語,而有毀及前程之虞。此種法令解讀二極化,是否為現今社會所樂見?

報導中表示,該七旬男子平時便會倚老賣老,利用各種方式輕微觸摸女性身體,惟周遭見其年長,便隱忍不語,而後導致幾乎鬧上法庭的事件。若事情開始,被害人能於道德上給予其羞恥感,使其知難而退,或者也不會造成雙方永遠的裂痕。

眾多性騷擾案件,通常皆由加害人逐步試探,屢未得到被害人明確而堅決的反對,或周遭不願協助被害人,最後才釀成不幸悲劇。若人人都存有息事寧人態度,社會案件必會層出不窮,司法系統也會隨之疲於奔命,立法系統也逐漸傾向重刑化保護人民。

然此種息事消極導致重刑化立法真為現代民主社會所樂見?社會學者涂爾幹認為,「唯有道德因素才能使人類成為一群完整的群體」。或者不該將各種侵害法益問題,全倚賴政府立法,以為此即所謂「法制」,而後又錯誤解讀立法目的,造就許多憾事。以性騷擾防治法而言,若民眾可真確解讀其真正立法目的,其非男女關係之戰端,才不致使生命沙場烽火連天。

(作者分別為中正大學犯罪防治學系副教授、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研究生)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自由共和國》強力徵稿

《自由共和國》來稿請附:真實姓名、身分證字號、職業、通訊地址及戶籍地址(包括區里鄰)、夜間聯絡電話、銀行帳號(註明分行行名)及E-mail帳號。

刊出後次月,稿費將直接匯入作者銀行帳戶,並以E-mail通知。
文長1200字以內為宜,本報有刪改權,不願刪改者請註明;請自留底稿,不退稿;若不用,恕不另行通知;請勿一稿多投。

《自由共和國》所刊文章、漫畫,將於 「自由電子報」選用,不另外奉酬。
Email:republic@libertytimes.com.tw

編輯精選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評論粉絲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