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 熱門 政治 軍武 社會 生活 健康 國際 地方 蒐奇 影音 財經 娛樂 藝文 汽車 時尚 體育 3C 評論 玩咖 食譜 地產 專區 求職

日產轉黨產 原來如此

■ 楊士仁

長期追查中國國民黨黨產,曾至地政事務所申請前國民黨黨營事業中國廣播公司的地籍謄本。乍見地政所職員戴著老花眼鏡從檔案室出來,邊走邊彈灰塵,紙張蛀痕斑斑,方知這塊位於台北市仁愛路三段、曾是中廣大本營的土地,似乎逐漸被人淡忘。

申請謄本日期溯自日治時期。資料顯示,從二戰終了後,這塊原屬台灣放送協會的大片土地及房屋,產權一片空白,直至一九五八年才登記在中廣名下。何以其間的空白長達十二年?地政所職員說不出所以然。筆者於是轉往國有財產局查詢,然而經辦人員及主管同樣無法回答,還說原始資料可能留在中國,當年國民黨政府撤退時並未帶來台灣。

每次經過這塊土地,瞻仰六棟高聳的大樓,想起一九九九年年底,前國民黨「大掌櫃」劉泰英以每坪九十萬元賣給民間建設公司,吃上官司(涉嫌背信罪,一審判決無罪)等經過,感觸良多。但對日產如何轉為黨產的過程,一直諱莫如深。

事隔多年,直至不久前參觀「清查不當黨產捍衛國家資產展覽」時,才找到答案。原來是財政部及交通部以「中廣接管文件在遷台時遺失」為由,開給證明文件,而使中廣在一九五八年向台北市政府取得仁愛路總部的土地產權。

財政部及交通部所分別出具的公函,分別由當時的部長徐柏園及袁守謙具名,蓋有關防,均為第一手的原始文件。交通部是在一九五五年五月接到中廣「為申辦土地囑託登記」的請求,經呈奉行政院同意,於是開給證明書:「查中國廣播公司係前中央廣播事業管理處所改組,於三十八年(一九四九年)十一月十六日改組完成,台灣光復初期由前中央廣播事業管理處接管日據時期台灣區各廣播電台所有房屋地產,統由改組後之中國廣播公司掌理,特予證明如上。」

財政部則在一九五六年一月四日發函行政院秘書處:「查中國廣播公司係由前中央廣播事業管理處改組而成,其接收台灣日據時期各電台產業,係由中央財務委員會報經鈞院轉奉前國防最高委員會第二二五、二二七次常務會議核准作價轉帳;該項房屋價款新台幣參百壹拾柒元壹角四分,由本部簽奉鈞院…核准在四十年度應撥該公司事業費項下扣抵轉帳在案,該公司以原奉令接管之文件在遷台時遺失,請予證明,以便申辦土地囑託登記一節,似可准予證明。」

由此可見,中廣公司為了取得仁愛路三段原有台灣放送協會土地的產權,特別於一九五五年請交通部補發文件,企圖證明一九四七年國民政府國防最高委員會確實曾經核准中廣公司將接收自台灣放送協會的土地房舍以「作價轉帳」方式折抵政府應撥給中廣的補助經費。當時由國民黨執政的財政部,在收到交通部公文之後,遂開給中廣證明文件,中廣乃得據以申報土地產權登記,並在四十一年之後,轉賣民間,獲取暴利。

國產淪為黨產,黨產再變賣,成為選舉資金,世界最有錢的政黨,原來是這麼發的!公平正義豈止蕩然無存!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自由共和國》強力徵稿

《自由共和國》來稿請附:真實姓名、身分證字號、職業、通訊地址及戶籍地址(包括區里鄰)、夜間聯絡電話、銀行帳號(註明分行行名)及E-mail帳號。

刊出後次月,稿費將直接匯入作者銀行帳戶,並以E-mail通知。
文長1200字以內為宜,本報有刪改權,不願刪改者請註明;請自留底稿,不退稿;若不用,恕不另行通知;請勿一稿多投。

《自由共和國》所刊文章、漫畫,將於 「自由電子報」選用,不另外奉酬。
Email:republic@libertytimes.com.tw

編輯精選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評論粉絲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