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 熱門 政治 軍武 社會 生活 健康 國際 地方 蒐奇 影音 財經 娛樂 藝文 汽車 時尚 體育 3C 評論 玩咖 食譜 地產 專區 求職

自由廣場》「原來我不是民進黨栽培的年輕人」

◎ 江昱欣

二十四日那天,許多基層助理,包含黨齡十五年、從學生時期便參與相關事務的筆者在內,看了民進黨立委徵召記者會,那篇以「民進黨有責任栽培年輕人」為題的報導,無不悚然心驚!大家的歷練與膽識,竟比不上一位從朱立倫陣營起家,僅憑「打著藍旗反藍旗」就在螢光幕前名利雙收的名嘴!甚或不如以爭議話題、火辣身材佔盡版面的艷星!莫非,是否深耕地方、具備核心價值或問政能力,從來都不是重點?那這群跟著民進黨多年,忙於做組織、寫文稿的年輕人何苦來哉?都去當網紅就好了!

如果非民進黨員,特別是不知道「是覺醒還是背叛」的前藍營人士,才是民進黨栽培年輕人的標竿,那麼在黨內或地方努力多年,如吳沛憶、謝佩芬等人才,卻都只能排在那些人之後,未戰便被判輸,難道這就是民進黨要教給下一代青年公共參與的典範?

更有甚者,若當年在太陽花反對黑箱服貿的人,自甘受惠於這種大人決定、無異於黑箱的提名模式,「晚節不保」,究竟是不是「愛之適足以害之」?

「沒後台,就沒舞台」那個後台,是指家世背景或「大人」庇蔭,還是指那群在幕後辛苦造浪的人?不同的解釋,令整句話意義天差地遠。

公平的競爭機制,以及長年累積的人才培育機制,才是民進黨應有的民主DNA。如果「新政治」、「挺青年」淪為「誰來都可以」的口號,或讓許多身處牛棚,從青年戰到快中年的幕僚們感到無比巨大的「相對剝奪感」,我想許多人恐不知該如何面對「原來我不是民進黨栽培的年輕人!」

(作者為議會法案助理,高雄市民)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自由共和國》強力徵稿

《自由共和國》來稿請附:真實姓名、身分證字號、職業、通訊地址及戶籍地址(包括區里鄰)、夜間聯絡電話、銀行帳號(註明分行行名)及E-mail帳號。

刊出後次月,稿費將直接匯入作者銀行帳戶,並以E-mail通知。
文長1200字以內為宜,本報有刪改權,不願刪改者請註明;請自留底稿,不退稿;若不用,恕不另行通知;請勿一稿多投。

《自由共和國》所刊文章、漫畫,將於 「自由電子報」選用,不另外奉酬。
Email:republic@libertytimes.com.tw

編輯精選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評論粉絲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