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 熱門 政治 軍武 社會 生活 健康 國際 地方 蒐奇 影音 財經 娛樂 藝文 汽車 時尚 體育 3C 評論 玩咖 食譜 地產 專區 求職

自由廣場》街道命名哲學 繫乎主政者一心

◎ 黃雯娟

台北市長柯文哲最近在臉書粉絲專頁,拋出台灣街道名稱「去中國化」議題,引發廣大迴響。筆者基於台灣主體性的研究興趣,自十年前即著手台灣街道命名政治的研究,分別完成台北市、台中市與台南市的道路命名研究,發現無論是要去中國化或去威權化,要建構市區街道路的主要意象,最終仍決定在主政者的理念與決心。

眾所皆知台灣各城市街道遍布著中國地名,係源自國民政府接收台灣之後的施為,當時國民政府對台灣心理建設的主要方針,就是「中國化運動」。行政長官陳儀也在中學校長會議中明示:「本省過去日本教育的方針旨在推動『皇民化』運動,今要針對而實施『中國化』運動。」在這樣的治理理念下,行政長官公署隨即於一九四五年十一月十七日制訂公布「臺灣省各縣市街道名稱改正辦法」,除了去除日本式町名外,也提出新的道路命名原則,即:一、發揚中華民族精神者,如中華路、信義路、和平路等;二、宣傳三民主義者,如三民路、民權路、民族路、民生路等;三、紀念國家偉大人物者,如中山路、中正路等;四、適合當地地理或習慣且具有意義者。從上述的命名原則,並無中國地名?甚至一九四六年台北市政府著手改正街路名稱。新擬定路名中,九十五條中有八十一條是恢復清代使用的街道舊稱,且完全沒有中國地名。但一九四七年在街道名稱改正辦法並未修訂的前提下,卻再次更名,而此次修正,中國地名已高佔六十%,在地特色或舊有街路名,已大量為中國省、市地名取代。如此命名策略也影響台灣各城市的街道名稱。

一般認為,台北街道名的設計乃移植上海街道命名的概念,且認為台北與上海以中國地名為街路名,乃為了便於空間的辨識。有趣的是,上海最早的中國省市路名是起源於公共租界區,且是為了平衡各國勢力的權宜之計。真正大量出現中國路名街道,反而是一九四三年汪精衛政權收回租界之後,在去殖民化的更名操作下,將區內二四○條具外國人或物的路名,改以中國省市命名。自此以後,中國地名成為上海街道主要地景。可想而知,台北以大量中國地名覆蓋主要街道的命名策略,也反映主政者國家治理的心態,即:藉由中國式地名的不斷出現,建構在台住民的大中國思維。

那麼,歷經多次政權轉換,何以街道名稱仍難更動?回到命名辦法來看,民國一○○年九月,台北市政府第一○○三三二九九二○○號令所修正公布的道路命名及門牌編釘自治條例,其中有關道路命名原則,其實僅有:一、對國家之發展有卓越貢獻或於歷史上具有紀念意義之人、事或地名;二、本市舊有地名、紀念性文物或建築物名稱;三、具有或型塑當地特色之名稱;四、具有共同記憶價值之名稱;五、其他具有創意之名稱。

看來,要建構市街道路的主要意象,改名或不改名,基本上都繫於主政者的理念與決心。

(作者為東華大學台灣文化系主任)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自由共和國》強力徵稿

《自由共和國》來稿請附:真實姓名、身分證字號、職業、通訊地址及戶籍地址(包括區里鄰)、夜間聯絡電話、銀行帳號(註明分行行名)及E-mail帳號。

刊出後次月,稿費將直接匯入作者銀行帳戶,並以E-mail通知。
文長1200字以內為宜,本報有刪改權,不願刪改者請註明;請自留底稿,不退稿;若不用,恕不另行通知;請勿一稿多投。

《自由共和國》所刊文章、漫畫,將於 「自由電子報」選用,不另外奉酬。
Email:republic@libertytimes.com.tw

編輯精選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評論粉絲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