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春桂
在一片雙語教育呼聲高漲中,近日報紙全版報導雙語教育的預算大幅投入,每年將超過十五億;台北市國小至少有三分之一採雙語教學,勾勒出一幅雙語教育蓄勢待發,無限美好的景象。然而,我擔心小學生的課業負擔將大幅增加,如何有效教學來達到目的?
教過小學注音及高職電腦的我,近年來陪高年級的孫子女讀國語及英語,發現已熟悉注音符號的孩子,很難進入完全不同音標符號的英語自然發音,不易學會英文單字中的b跟ㄅ音相近,甚至在英文加上注音符號,學習英語很吃力。他們都說功課很多,怕學不好,不喜歡上學。暫且不談成績不好會被家長責備,學習挫敗感即會打擊自信心,畏懼上學;根據國健署的統計,台灣六到十五歲的男女學童平均身高落後日本,但到了十四、十五歲都能超越日本的同齡學童;且根據國民健康署的調查,小學生近視比率約百分之四十五。小學要同時學世界最難的國字及注音、母語及英語,學業負擔過重,應是關鍵因素之一。
台灣該考慮,國小國語教學要以國際音標為本的拼音取代注音,利於英語學習遷移。拼音更早用在台語及客語等母語,一九二八年國民政府即公布拼音符號為國音字母第二式,拼音非中國專利。我的師專同學及校友,一離開台灣就改用一般鍵盤通用的拼音輸入中文;也觀察到,學拼音的中國大學生,英語能力逐步趕上台灣學生,且有優於台灣學生的趨勢。
教育應善用社會資源,方能獲事半功倍之效,拼音即譯音,處處可見英譯路牌,孩子自小耳濡目染,學起來會比不常見的注音快;雙語教育需從根本做起,也是當務之急,拼音有利雙語學習,教育部擬定課綱應採開放態度,不硬性規定教注音,可有與時俱進、多用途的拼音選擇,減輕學習負擔,增進教學效果,以造福弱勢的小學生。
(作者為淡水商工退休教師)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自由共和國》來稿請附:真實姓名、身分證字號、職業、通訊地址及戶籍地址(包括區里鄰)、夜間聯絡電話、銀行帳號(註明分行行名)及E-mail帳號。
刊出後次月,稿費將直接匯入作者銀行帳戶,並以E-mail通知。
文長1200字以內為宜,本報有刪改權,不願刪改者請註明;請自留底稿,不退稿;若不用,恕不另行通知;請勿一稿多投。
《自由共和國》所刊文章、漫畫,將於 「自由電子報」選用,不另外奉酬。
Email:republic@liberty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