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 熱門 政治 軍武 社會 生活 健康 國際 地方 蒐奇 影音 財經 娛樂 藝文 汽車 時尚 體育 3C 評論 玩咖 食譜 地產 專區 求職

自由廣場》《我們與惡的距離》談大腦生病

◎ 陳柄辰

公視戲劇《我們與惡的距離》在台灣颳起一陣旋風。美國知名影評網站IMDb更以高達九.六分的觀眾評分推薦來肯定。這部劇以社會寫實、生活日常的角度切入,深入刻劃台灣社會長久以來避諱、畏懼的心理健康議題。

罹病與沒罹病、加害人與受害人,是「善與惡」的距離嗎?其實國人對心理健康的需求充滿愛恨矛盾。筆者的身心門診,診診額滿的情況下,時常有苦苦久候的民眾要求加掛。奇特的是,雖然掛號人數眾多,精神科的等候區卻時常空無一人,患者寧可到遙遠的內外科候診區就座等待。

為什麼害怕被人知道?為什麼懼怕身心疾病?正是善與惡的標籤讓人卻步。大腦,如同人體其他器官,精密而有規律地運行。身體臟器若因某些因素偏離了它原有的功能,就會產生各式的疾病,衍生相對應的障礙。因此,大腦生病其實就如同感冒、糖尿病、高血壓一般自然,不需要避諱。

小鎂是筆者曾協助的一位患者。十七歲,就讀北部的高中。某日她被警察帶來急診,據報她走入海中被熱心民眾拉回安撫,但似乎忘記自己是誰、忘記自己家住哪裡,以及怎麼抵達台東的海邊。家人連夜趕下來台東,但小鎂拒絕與家人回去。她稱不認識這些人,對家人所提供的生活照充滿困惑。醫學上稱這種突然對自身身分、記憶感到混淆或喪失的狀況為「解離」,是一種暫時失能的心理狀態。

前述的例子聽起來相當驚悚,但就這樣發生在一個平凡人家。事發前也都正常上課,沒有跡象。對身心狀況失常興起厭惡害怕的念頭是人之常情,但如果能接納包容、尋求專業幫助,其實康復就在咫尺。

經過適當的協助,小鎂已經康復復學,不須再服用藥物,依自己需要返診諮商。「興惡很近,與善更近」,只要願意伸出手,溫暖會接住你。

(作者為衛生福利部台東醫院身心科主任)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自由共和國》強力徵稿

《自由共和國》來稿請附:真實姓名、身分證字號、職業、通訊地址及戶籍地址(包括區里鄰)、夜間聯絡電話、銀行帳號(註明分行行名)及E-mail帳號。

刊出後次月,稿費將直接匯入作者銀行帳戶,並以E-mail通知。
文長1200字以內為宜,本報有刪改權,不願刪改者請註明;請自留底稿,不退稿;若不用,恕不另行通知;請勿一稿多投。

《自由共和國》所刊文章、漫畫,將於 「自由電子報」選用,不另外奉酬。
Email:republic@libertytimes.com.tw

編輯精選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評論粉絲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