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 熱門 政治 軍武 社會 生活 健康 國際 地方 蒐奇 影音 財經 娛樂 藝文 汽車 時尚 體育 3C 評論 玩咖 食譜 地產 專區 求職

自由廣場》老農津貼調整,當然!

◎ 張豪澤

最近民進黨立委陳明文在質詢時為農民請命,盼將老農津貼調整依據,由目前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改為與經濟成長率(GDP)連動。行政院長蘇貞昌日前表示「認同」,如此則老農津貼將由目前7256元,於明年調漲為7969元,「照顧農民、一起享受經濟成長的成果」。

此言一出,某些媒體開始污名化農民年金制度,指稱「老農年金再掀爭議」,其實這是嚴重錯誤的偏見,縱不論過去的當政者為了發展工業,長期以政策犧牲農業,多年來為了穩定物價,亦在結構上壓制農產品價格,因此執政者有其義務責任補助年老農民,提供生活保障,此舉本來就是年老農民應得的權益。

當然,政府對於老農的照顧不應只有老農津貼,諸如老農應如何離農?而退休後的收入保障和照顧又有哪些?理想的農業政策必須包括農業結構的調整,在人口上年輕化、在體質上穩健獲利,在供應上安全穩定。但是在結構調整過程中,給予畢生投入弱勢農業產業的老農基本保障,合情合理,何況老農津貼對於國家財政所佔GDP比例確實非常有限,所謂「拖累財政」云云,絕對是言過其實。

另外,有些農經學者則說「農民要的是市場,而非幾百元的津貼」。政府本應盡其所能幫助農民打開通路,增加市場,但是這與提供年老農民的照顧,不僅毫無衡突,更有相輔相成的關聯。給予年老農民足夠的保障制度,青年人必將更加願意來投入農業工作,至於「不斷補貼,反而讓農業無法翻身」之說法,則根本是無稽之談。改採GDP作為老農津貼調整標準,並未排擠到其他原本的農業產業預算,何來無法翻身的結論?

如果連給予老農多一點補貼,都像是不應該的話,那我們要政府做什麼?在台灣底層最弱勢、最應該照顧的不是農民嗎?農民沒有退休金,只有老農津貼,加到7969元就有人受不了,而有些人卻是領三萬多元還活不下去,那麼過去老農的七千多元怎麼活?於此農民福利折衝的關鍵時刻,有識之士不僅應該站出來捍衛陳明文立委的讜論,更應要求政府投入更多資源在調整農業體質,提升農業發展,拓展農產品的通路,才是農業之福。

(作者為台灣農權總會會長,日本國立北海道大學法學研究所碩士)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自由共和國》強力徵稿

《自由共和國》來稿請附:真實姓名、身分證字號、職業、通訊地址及戶籍地址(包括區里鄰)、夜間聯絡電話、銀行帳號(註明分行行名)及E-mail帳號。

刊出後次月,稿費將直接匯入作者銀行帳戶,並以E-mail通知。
文長1200字以內為宜,本報有刪改權,不願刪改者請註明;請自留底稿,不退稿;若不用,恕不另行通知;請勿一稿多投。

《自由共和國》所刊文章、漫畫,將於 「自由電子報」選用,不另外奉酬。
Email:republic@libertytimes.com.tw

編輯精選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評論粉絲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