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邊將人/日本北海道大學副教授
這次的美國期中選舉結果,民主黨重新贏回了眾議院,多數女性候選人當選。然而,參議院依然由共和黨獲得多數席次,顯示川普政權濃厚的向心力。值得一提的是,基督教保守派深深支持川普。他們切盼人工墮胎在美國非法化,也因此,他們希望美國最高法院保守化。期中選舉前,保守派的布雷特.卡瓦諾就任法官一事,助了共和黨一臂之力。
明年一月開始,民主黨將成為眾議院的多數派,屆時民主黨可以傳喚證人,調查川普可能犯過的罪,進而對川普發起彈劾案。然而,從現實來看,這很有可能僅止於一種象徵動作。因為彈劾案的通過,需在參議院獲得三分之二的贊成票。例如一九七四年真正彈劾尼克森總統的當時,就連共和黨高層也都不再對尼克森抱持任何希望,因此若要彈劾一位總統,必須兩黨一起,超越黨派達成共識才行。民主黨也擔心,若川普真的被彈劾,反而會致使保守派人士群起更加擁護川普。就算彈劾成功,比保守的川普還要更為保守的副總統彭斯就此升任總統的話,對民主黨而言這也將會是最壞的情節。因此,蘭希(或譯南茜).佩洛西等民主黨高層,認為唯有重視公共建設,繼續累積政績成果,才能為民主黨鋪好兩年後總統大選的成功之路。
中國期待川普如果在美國期中選舉挫敗,就會逐漸放寬對中政策。可是,中國的這種觀測,是把美國的對中關稅狹義解釋成一種川普的選舉目的。美國愛荷華州是出口大豆至中國的最大產地之一,豆農們飽受中國的報復關稅之苦。然而中國國營英文報「China Daily(中國日報英文版)」卻在九月份刊登付費廣告到愛荷華當地報紙「Des Moines Register」,呼籲美國選民注意中美貿易戰帶來弊害,從這個動作可以很明顯看出中國的思考模式。為此,川普批評中國介入美國選舉,曾任愛荷華州州長、同時目前是美國駐中國大使特里.布蘭斯塔德,後來也投稿至「Des Moines Register」,反對中國惡用美國新聞報導的自由,之後引起了相當大的波動。
即使民主黨贏回了眾議院,不代表就能立即放寬對中政策。民主黨跟過去相比,的確提高了對自由貿易的寬容度。然而,歐巴馬政權推動了TPP,民主黨並未就此改變貿易保護主義的個性。美國選民亦是如此。在一項關於貿易的輿論調查結果中,民主黨內部人士表示,詢問有關和加拿大或墨西哥貿易摩擦時的回答,跟詢問有關和中國貿易摩擦時的回答,得到的分數差距二十至三十分。因此對美國選民而言,重點不在於「是自由貿易還是保護貿易」,而是「看對方是哪一國」。率領民主黨的佩洛西,也曾對中國簽訂的最惠國待遇面露難色。佩洛西重視人權,對中國採取的態度很強硬。
川普政權對中國的要求有兩個特徵。
第一,急迫感。川普政權認為必須趕快誘導中國遵守公平交易的規則。一旦錯失良機,對中貿易問題就會變得束手無策。川普也知道這樣會讓美國產生無可避免的短期風險(例如提高對中關稅而造成美國農民的損失)。然而,川普政權之所以會對中國採取強硬路線,源自美國商界對中國貿易傷透腦筋,向川普政權請願的緣故。不只如此,也是源自中國走改革開放路線以來,美國一直期待中國民主化,但中國一次又一次讓美國失望的結果。
第二,全面性。全面跨越以往貿易談判的框架。副總統彭思在十月份的演講就是最好的例子。從保護美國智慧財產權的問題、中國強迫美國轉移技術、到南海爭議,彭斯的演講幾乎網羅了所有令美國擔憂的對中議題。彭斯是位虔誠的基督教徒,他不以「人權」而以「宗教自由」的角度切入,提及西藏、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問題。彭斯的演講是一種呈現「價值觀」的演講,內容中強調以「學問自由」牽制中國的銳實力,跨越國家安全與貿易框架來思考等價值觀。而彭斯也提到,「重視民主主義的台灣,指引了所有中國的人們的路。」
彭斯演講對於政策方面的具體性雖然不高,但是將中美兩國理念的不同加以明確化,才是他的真正目的。上述的演講內容,彭斯曾經跟川普確認過,因此演講內容也充分反映了川普政權的意志。中美在經濟方面相互依存,不能和當年美蘇冷戰相提並論,然而,從意識形態上的對立這點來看,我們不可否認中美之間存在著一種「新型冷戰」的色彩。
或許川普今後會對關稅有所妥協。然而,有關技術競爭方面以及智慧財產權益方面的問題,他不會如此簡單讓步。今後必須注意中美關係長期持續緊張狀態,對兩岸關係以及明年即將開跑的台灣總統大選競選活動可能造成的間接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