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選戰加溫。台灣選舉不只是內部政治,還有中國外力介入的問題。中國企圖影響台灣選舉,早年有之,近年明目張膽,最新招數是製造假新聞,透過心理戰分化社會,削弱民主,影響選戰,最終實現併吞台灣的目標。
中國製造假新聞,是它利用台灣自由開放的民主,執行文宣心理戰的一環。它產製舉世最大量的假新聞,有「內容農場」之類的假訊息製造工廠,經由官方媒體和全球最大的網軍,包括假扮為普通網民的專職人員、接受指令和津貼的業餘民意製造者或「五毛黨」,加上社群媒體的眾多虛假帳號,有些甚至由AI運作,認同其內容論點者有意無意地轉發。包括歐美先進社會,從日常政治到選戰,都深受假新聞衝擊;面對中國併吞野心的台灣,假新聞尤攸關國家安全及社會福祉,不容令其張狂。
就在這幾天,中國製造的假新聞大批湧至,其例罄竹難書。中國央視等官媒大幅報導,「近期」破獲一百多起台灣間諜案件,「台諜」的個資、罪行、過程繪聲繪影,一應俱全;但經查證,不僅諸多「舊案重播」,案數還摻水加碼。更讓台灣人民痛心的,我駐日本大阪辦事處長蘇啟誠因關西機場風波輕生,成為假消息霸凌的受害者。但據追查,引發事件的「台灣旅客」網路發文,帳號的IP位址卻來自北京;而蘇啟誠生前一直在追查製造假消息並騷擾他的藏鏡人。
假新聞因在二○一六年美國總統大選期間大行其道,舉世矚目。但刻意傳播不實資訊,誤導大眾,謀取有利於自己的政治、經濟、軍事目的,其來有自。早在三千四百年前的古埃及時代,就出現以散布謠言、宣傳打擊對方的軍事手法。上一世紀二戰期間,納粹宣傳部長戈培爾的「混雜部分真相的說謊,比直接說謊更有效」,尤為名言。時至今日,網際網路及社交媒體風行,人手一機,訊息製造傳播個體化,人人都是傳播者,假新聞的速度、數量、影響及危害,前所未見。
台灣由於國家認同出問題,民主政治的政黨輪替,反而導致敵我關係錯亂,為中國的滲透敞開大門。從而,國際社會所關切的中國野心崛起,不論收買媒體、籠絡特定對象、提供文宣、擴大交流,輸出政治影響力的「銳實力」;或操弄假新聞所需的配合內應,有如美國「自由之家」所說「已被中國或親中人士持有」的若干媒體,台灣都成中國展現「銳實力」、運作假新聞的溫床。
必須強調,假訊息的來源和製造,也有不少是出自台灣本地。惡質化的政治鬥爭、不信守專業倫理的媒體環境、網路不負責任的鄉民文化,都使台灣的假訊息、假新聞大行其道。大學教授冒稱「現任外交官」網路發文指控民進黨「殺死外交官」,政治人物宣稱蔡英文總統造訪的美國航太總署詹森中心「買票人人可入場」,「減香」政策被歪曲成「滅香」云云,均此之屬。
從而,近年受到關注的「後真相」社會,在台灣、尤其台北市,似乎逐漸成形。按「維基百科」,「後真相」指忽視真相、不顧事實。有別於「事實勝於雄辯」,它重意見甚於事實,立場決定是非,「雄辯勝於事實」;證據、事實和真相無關宏旨,跟著感覺走最重要。「後真相」社會的形成,主要是媒體的新聞公信力受質疑,在美國甚至常遭川普總統指為「假新聞」。「後真相」帶有諷刺意味,一旦形成,對台灣整體將帶來莫大傷害。
假新聞猖狂,最後的把關者在受眾。台灣多年來強調媒體識讀,從提高社會對網路及社交媒體影響力的認識,增進民眾分辨新聞的真假著手。尤其對有爭議訊息「只看不傳」,錯假或爭議可疑訊息止於聰明的受眾,不當盲目的傳播者,對抗假新聞也是現代公民的責任。
另一方面,有鑑於假新聞大行其道,從法律層面加重嚇阻作用,不論影響社會法益的刑事追究、侵權的民事賠償,都應透過修法促其實現。政府據報導正研擬修正「國家安全法」等法規,但要遏制網路世界假訊息流竄,在假新聞鬧出人命之後,認真追查,抓出幾個具體案例,嚴加辦理,以遏阻假新聞不負法律道德責任,「搧風點火之後就拍拍屁股走人」,是民主法治台灣當下的重要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