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 熱門 政治 軍武 社會 生活 健康 國際 地方 蒐奇 影音 財經 娛樂 藝文 汽車 時尚 體育 3C 評論 玩咖 食譜 地產 專區 求職

自由廣場》科學管理水資源

◎ 蔡志展

水資源是公共財,但水不一定只有「利」,水一直以來也常為「害」。台灣年平均雨量在二五八二公厘左右,是世界雨量充沛的地方,但也被列入將可能缺水的地方。二○○○年百位專家為國家纂修的《臺灣地區水資源史》(一六二四至一九九七年)三百九十萬言,曾詳述水的利與害,保存了利用和再利用的珍貴經驗,但政府單位還是存檔,存在的問題如故。

立法院近日通過將「水利會」改為公務單位,其實水利豈止與農業有涉。賴清德院長勇於面對產業發展「五缺」,缺水的問題當然又涉及工業發展問題。但今天水庫裡的水耗用於農業與工業的水,已比民生用水多,況且現有水庫淤積日益嚴重,更應及早籌謀。我們的生活常陷於缺水、限水、無水之苦;也常受到水災、旱災的威脅。將來國家要面對「水資源」整體的問題,猶如要命的大手術。今天改革「農田水利會」,相對的只是小手術。

長期以來,糧食政策五花八門,台灣的土地有限,但農地任由私人蓋工廠、水圳排廢水、農田建豪宅;我們河川的行水區可以有清不完的違建;根本沒有憂患意識。地方警察、里長、鄉鎮公所、縣政府、中央的相關管理單位,不曉得在做什麼,等到問題鬧大了,也少見追究責任。要瞭解山河、沿海的千瘡百孔,只要看齊柏林用生命拍下的影片就好。

針對河川、治水、防洪、蓄洪、蓄水、地下水、供水、排水、水與環境、水與產業、水的再利用,政府可做「科際整合」。既然可以把基隆河的疏洪觀念改變,一樣也可以把「水資源」再做統整的規劃,新加坡、日本不是也有精緻的範例嗎?台灣與「水」的作戰將是千百年的事業,必須及早設立「台灣水資源研究院」,集合各方面學者的專長,將學術調查、研究、實驗、設計規劃的成果,交給執行單位去編預算逐步落實。台灣土地有限,水的壓力越來越大,趁機把「農田水利會」之管理,放到科學管理的大架構裡去思考,好讓台灣的水環境做更深度的經營,讓美麗島不再徒具虛名才是。

(作者為台中教育大學退休教授)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自由共和國》強力徵稿

《自由共和國》來稿請附:真實姓名、身分證字號、職業、通訊地址及戶籍地址(包括區里鄰)、夜間聯絡電話、銀行帳號(註明分行行名)及E-mail帳號。

刊出後次月,稿費將直接匯入作者銀行帳戶,並以E-mail通知。
文長1200字以內為宜,本報有刪改權,不願刪改者請註明;請自留底稿,不退稿;若不用,恕不另行通知;請勿一稿多投。

《自由共和國》所刊文章、漫畫,將於 「自由電子報」選用,不另外奉酬。
Email:republic@libertytimes.com.tw

編輯精選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評論粉絲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