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 熱門 政治 軍武 社會 生活 健康 國際 地方 蒐奇 影音 財經 娛樂 藝文 汽車 時尚 體育 3C 評論 玩咖 食譜 地產 專區 求職

自由廣場》禁止探勘、溯溪?時代力量「登山管理條例」有問題

◎ 王法明

時代力量國會黨團日前提出要制定「國家公園登山活動安全管理條例」,對登山活動進一步管制。然而,草案中的第九條「禁止進入未開放之山域步道及自行開闢路徑」,此條款如果實施,就是禁止探勘、溯溪與大部分的冷門路線。登山活動將被限制在幾條著名的大眾路線上,等於把登山活動旅行團化,扼殺探險精神。以下分從三個不同的理由,解釋探勘活動對登山的重要性。

第一,探勘是登山知識與技藝之集大成。在探勘的過程之中,成員的找路能力、繩結技術,隊伍的體力與心理素質等,都將受到磨練,進一步揉合成為整體的野外經驗。這些都是在整理良好的大眾步道上無法鍛鍊到的技能。禁止探勘,將會弱化整體登山者的能力,長期而言,只是讓山域更加危險。想像一下,一個不會找路的登山者,要如何在迷路時自救呢?

第二,從歷史情感的角度來看,現有登山步道哪裡來的?當然不是跟山一起「自古就存在」的。台灣的現代化登山活動開始得很晚,一直到日本時代,才由沼井鐵太郎、鹿野忠雄等人開始進行現代化的登山;戰後則由邢天正、林文安等岳界前輩接棒繼續,於一九七一年著名的「中央山脈大縱走」之後,選定目前的台灣百岳。如果沒有當時的探勘,又何有現在這些「公告路線」?

第三,承上,這些山林小徑並不只是「一條路」而已。月前剛過世的楊南郡老師,在其許多著作當中,都揭示了山與台灣歷史密不可分的關係。已故台新金控前總經理林克孝先生出版的唯一一本著作《找路》當中,也讓我們看到他是如何與南澳的泰雅們一起,在荒煙蔓草中一步一步找回祖先的路,讓獵人與部落的故事不斷流傳。未知的山域埋藏著未知的歷史,我們甚至可以說,禁止探勘,就是禁止台灣人了解自己。

山上是「野外」,不是「風景區」。做為戶外運動,登山活動本來就有高度的不確定性。政府該做的是讓人民認識風險,並為自己的選擇負起責任。比如說搜救自費,讓成本內部化。動輒禁止、管制,只會讓人民變成舒適圈裡長不大的小孩,沒辦法探索世界,也沒辦法認識自己。在此,也請各位讀者上網連署(https://goo.gl/dSAE1h),共同阻止不當的登山立法。

(作者為獨立青年陣線成員,雲林縣民)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自由共和國》強力徵稿

《自由共和國》來稿請附:真實姓名、身分證字號、職業、通訊地址及戶籍地址(包括區里鄰)、夜間聯絡電話、銀行帳號(註明分行行名)及E-mail帳號。

刊出後次月,稿費將直接匯入作者銀行帳戶,並以E-mail通知。
文長1200字以內為宜,本報有刪改權,不願刪改者請註明;請自留底稿,不退稿;若不用,恕不另行通知;請勿一稿多投。

《自由共和國》所刊文章、漫畫,將於 「自由電子報」選用,不另外奉酬。
Email:republic@libertytimes.com.tw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評論粉絲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