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楽坂雯麗
從懂事開始,「做模型」就是我在電視遊樂器之外的一大嗜好,而且這兩種嗜好有時還會互相交叉。
比方說,因為玩《1943》而認識了日本海軍聯合艦隊與P-38閃電式戰鬥機(後來發現P-38根本是不能在航空母艦上起降的陸基戰鬥機時,有種被CAPCOM騙了十幾年感情的感覺),因而一頭栽進田宮模型的1/700水線(Water Line)艦船模型系列;後來又因為沈迷1/35的模型戰車與軍事情景,而很認真地研究SEGA MD上的《大戰略閃電作戰》,或者閱讀各種麥田或星光出版社譯介的戰史書籍吸收背景知識,比背誦國中歷史課本更專注許多。
這兩種嗜好在那時(也許現在也仍舊)都不是會讓老師或長輩稱讚的休閒娛樂,但對我來說,即使我最終沒能成為一位可以靠做模型吃飯或領獎金的靜態模型專業玩家,但是這兩種截然不同的娛樂,都在無形中拓展了我的眼界,也讓我學會許多「不知道何時何地會派上用場」的雜學知識。
我喜歡對手邊的東西拆拆裝裝的壞(?)習慣,很可能也是如此這般養成的。不過,即使我對於模型本身的生產原理有一定的概念,卻從未仔細「看到」過那些模型店、玩具店裡標著日幣定價、小時候高不可攀的精緻盒裝套件,是如何被設計、製造出來的。
日本「科學頻道」(Science Channel)在2001年,拍攝了一系列片長14分鐘的「The Making」(ザ・メイキング)紀錄短片,其中一支獲獎作品便是《模型的生產過程》。
《模型的生產過程》片中紀錄了日本模型大廠長谷川(Hasegawa)在2000年代初期,如何從無到有推出一組1/48的二戰美國F4U「海盜式」(Corsair)戰鬥機組裝模型的過程。片中除了簡短的字幕之外,並沒有任何旁白或訪談。
一組模型,從企劃階段,可以從片中看到在無法取得實際的製造圖面或找到實機測量時,長谷川的企劃人員如何透過各種照片、出版品等現有資料,去拼湊、推測海盜式戰鬥機的採寸及外觀;有趣的是,影片中的字幕特別提到,由於若直接將實物按比例縮小,製造出來的模型反而會在視覺上讓人有不自然的感覺,因此模型廠在設計階段,就會刻意將某些部分加以誇張或縮減,才能符合縮小後的人眼視覺習慣。
這部影片更深入的地方在於,連當時模型廠如何製造模具的過程,也鉅細靡遺拍攝下來。包括製作木製的評估用模型、以人工調整金屬模具,最後模具成形時製作用於封面攝影的樣品等等。在已經電腦化、機械自動化的模型生產過程中,依然有著大量細膩的手工職人作業來微調最終的呈現結果。
另一個比較少被注意到的面向則是水貼、說明書與包裝盒等模型零件以外素材的印刷與裝訂。有點令人意外的是,就連模型外盒、說明書等彩色或黑白印刷品的印製,長谷川也並不外包製作,而是直接在廠內配備滾筒印刷機等設備,全部自行包辦。
《模型的生產過程》最後,就以完成的模型部件、說明書、水貼等等由人工流水線分裝裝盒完成,並整箱整箱地送上卡車準備出貨而告終。
當然,從這部紀錄片拍攝完成到現在,已過了十多年,想必模型業界的生產過程與技術,還有各廠工作的重點與專長都有顯著的不同;但是一盒模型被進貨到店裡之後,堆在貨架上十幾年沒有賣出去,也是常有的事。片中這些模型廠各部門員工辛勤勞動的成果,可能已經展示在你房間的模型展示架上,也很可能還在萬年大樓四樓店家裡某個角落,等待被買回家組裝。
看著生產線上的歐巴桑們熟練地,也辛苦地把一包包封裝好的模型零件架、說明書和水貼裝入盒中的模樣,下次如果你買到缺件的模型時,回想一下她們繁忙的工作景象,也許可以比較心平氣和地到模型店退換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