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克維爾
今年5月底,印度總理帶領的印度人民黨以壓倒性的選票,連任成功,展開第2個5年的總理任期。過去5年,莫迪在外交政策上施展靈活手腕,遊走於美國、中國、俄羅斯、日本甚至歐洲國家之間,既不被貼上「選邊站」的標籤,卻同時能維持炙手可熱的戰略價值,積累在外交上舉足輕重的份量。
印度的巨大潛能,是主要國家既想拉攏、又不想得罪的本錢。印度是全世界人口第二多的國家,但根據聯合國估計,2024年前印度就會超越中國的人口總數。而且隨著人口老化問題在中國、日本和歐洲國家日趨嚴重,到了2050年,印度的平均勞動人口年齡為37歲,人口紅利令外資垂涎欲滴,年輕消費族群的潛力更是令人無法抗拒。
印度是全球第7大經濟體,但許多預測都認為,在2030年之前,印度將躍升全球第三大經濟體,僅次於中國和美國。更遑論中國經濟已經走過起飛階段,正處於成長遲緩的掙扎期,印度則是被視為在2035年前,仍然能夠維持至少7%經濟成長率。縱使貧窮人口仍占多數,但印度中產階級的崛起是不可忽視的事實。以較寬鬆的中產階級定義來看,若年收入達到4千美金到2萬美金的印度家庭,在2025年前會來到6億人。如果你是跨國企業,就算明知投資印度的風險重重,包括投資障礙重重、基礎建設缺乏、法律規定繁瑣、中央地方分權、衛生條件不佳、污染和治安嚴重、種性制度和宗教依然敏感,眼見如此雄厚的經貿潛能,誰能抵抗印度的誘惑?
印度也是軍事大國與核武國家,70年代就進行核試爆,90年代末期再進行5次核試,遭到以美國為首的國際制裁。但隨著中國的崛起,美國也須拉攏印度這個潛在的區域強權。2005年小布希政府與印度達成協議,承認印度是「負責任的核武國家,也取消對新德里的經濟制裁。後繼的歐巴馬、乃至川普政府也都積極強化與印度的戰略夥伴關係。印度也是全球最大武器購買國,但它採取分散策略,俄羅斯是最大買主,其他還包括以色列、法國和美國。近年來印度也積極進行軍備自造,第二艘與第三艘航母已在建造。印度甚至可以輸出部分武器給模里西斯,也考量與越南進行軍售。
但弔詭的是,如此在政治、經濟、軍事皆具影響力的印度,居然在諸多重要國際建制中排不上位子。印度的國民所得GDP已經超過「七大工業國」(G7)裡的加拿大和義大利,在太空科技與核武方面又能躋身強權之列,卻也被排除在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的席次之外。
這當然與印度長久以來外交與安全政策的轉型有關。過去印度主張獨立的外交路線,「東望」(Look East)而非「東進」(Act East),寧願獨善其身而無意兼善天下,更巧妙地在美國和中國兩強角力之間謀取自身利益。但隨著印度在全球事務「分量」的水漲船高,這頭南亞雄獅還能堅持獨立自主的對外政策嗎?它能夠不再適當的國際組織發揮負責任的影響力嗎?又或者它仍能在美、中、俄列強的拉攏之間,維持戰略平衡嗎?
莫迪在他的首任任期早已漸進式地擴大印度在全球事務的關注與影響力,只不過它的身段仍多是低調、全面、與人為善,但必要時也堅持自己的立場底線。就以因應全球氣候變遷議題為例,近年來印度自身也深受空氣與環境污染之苦,極端氣候變化更經常帶來天災。做為全世界二氧化碳排放第三大的單一國家(僅次於美國、中國),印度也無法自外於國際氣候變遷規範的建制。2015年,莫迪政府就支持「巴黎氣候變遷公約」,提出替代能源發展的計劃。對莫迪而言,這是「一石多鳥」之計,一來可以塑造國際良好形象,二來實際可以處理印度內部的問題,三來藉此改善國內投資環境,爭取更多外資進駐。
在軍事上,本即具備雄厚基礎的印度更毫不避諱地展現捍衛印度洋與南海的決心。北京與德里之間看似禮尚往來,但有鑒於歷史上在邊境衝突的心結,以及近年來中國積極推動「一帶一路」和在中南半島擴建港口與軍事基地等野心之舉,讓印度深感芒刺在背。因此印度也與包括美國、日本和鄰近國家進行聯合海軍演練,構築防衛北京擴張勢力的防線。
在重要國際組織的參與上,印度也選擇性地鎖定聯合國安理會、亞太經合會(APEC)、世界銀行(World Bank)、國際貨幣基金(IMF)、國際核能供給組織等,來增加其影響力。經貿事務方面,印度另闢蹊徑,和中國、巴西、俄羅斯合組「金磚四國」(BRICs),更參與中國主導的「上海經濟合作組織」,形塑印度與中、俄兩國平起平坐的國際印象。
如此戰略自主、低調不張揚、以國內發展為優先、在國際政治上維持保鮮度與吸引力的對外政策主軸,在莫迪順利連任、印度的國際地位被廣泛認可之後,會不會出現更為明顯的變化?抑或是印度會否在國際事務上採取更靈活主動的政策、邁向真正強權之林?值得包括台灣在內的國家嚴肅思考。
和印度人打交道並不容易,他們多是莫測高深、不會揭開底牌,而且很有耐心。美國深知如此,就不會刻意勉強印度接受成為美國正式「安全同盟」,而是用「戰略夥伴」的模糊用語。印度對於美國部分外交作為也不盡然苟同,例如2014年俄國占領克里米亞,美國與聯合國聯手譴責,印度顧及與俄國的軍事合作關係,僅是口頭聊表批評。印度與美國在伊朗和阿富汗議題上也不同調。迄今川普也不敢對印度祭出貿易戰的施壓。
美國對印度的戰略,主軸仍是認可這個南亞強權為其制衡中國的重要夥伴,因此必須循序漸進地協助印度更深層地參與重要國際組織,發揮更大的國際影響力。至於第二任的莫迪將如何提升印度成為負責任的國際大國,有效地運用國際建制來改善印度內部發展的挑戰,也考驗著他是否能成為偉大的領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