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思嫺/政治大學外交學系兼任助理教授
獨立後的印度號稱全世界最大的民主國家,今(2019)年適逢5年一次的全國大選,合格選民將近9億,選務人員超過1000萬,投票日期由4月11日延續到5月19日,分7個階段進行;5月23日結果揭曉,由「尼赫魯-甘地」家族1第4代傳人拉胡爾・甘地(Rahul Gandhi)率領的國大黨及其聯盟只贏得下議院52席,甚至在尼赫魯家族傳統票倉北方邦阿梅蒂區(Amethi)的國會議員席位,亦敗給對手印度人民黨。拉胡爾.甘地在黨內會議中強調自己必須為敗選負責,堅持辭去黨主席職務,但目前被與會的所有國大黨要員一致慰留。
印度承襲英國議會制度的民主政治,總統做為國家元首,僅具象徵性地位;總理(Prime Minister)是國家行政權力之真正掌控者,任期5年,總統依憲政慣例,任命國會多數黨或多數黨聯盟領袖為總理。立法部門由兩院所組成,上議院又稱聯邦院(Council of States; Rajya Sabha),代表各邦,其立法權力僅限於邦與中央關係等事務;下議院代表全國國民意志者為人民院(House of the People; LokSabha),人民院現有議員545人,全國性大選選出543位,其中2人由總統選任兩名英裔印度人代表為國會議員。印度政黨林立,最具代表性的全國性政黨當屬國大黨(INC)與印度人民黨(BJP)。
5月23日印度大選結果揭曉,由「尼赫魯-甘地」家族1第4代傳人拉胡爾・甘地率領的國大黨及其聯盟只贏得下議院52席,甚至在尼赫魯家族傳統票倉北方邦阿梅蒂區的國會議員席位,亦敗給對手印度人民黨。拉胡爾.甘地在黨內會議中強調自己必須為敗選負責,堅持辭去黨主席職務,但目前被與會的所有國大黨要員一致慰留。(AFP)
印度的政治發展史離不開百年政黨國大黨,1885年即成立的「印度國大黨」起初是為爭取印度人和英國人的平等權利,包括擔任公職和參與公共事務等,原意並非挑戰英國統治,而是在體制內提升印度人地位,之後聖雄甘地(Gandhi)加入轉而成為爭取印度獨立的政黨。印度獨立之後,國大黨在政治上的影響力遠遠高於其它一般的政黨之上,其中更無法忽略尼赫魯家族的影響力,這被稱為尼赫魯家族王朝的政治勢力與國大黨的關係千絲萬縷、錯綜複雜,往往使人疑惑印度這個標榜政治民主的國家,卻為何同時也存在著家族王朝政治?
值得一提的是,尼赫魯家族雖然身居高位,掌握印度政壇超過70年的光景,但家族成員在教育背景上並無可誇耀之處,雖有留學經歷,卻沒有亮麗的學位取得,在印度的上流社會中其實是一種缺陷,此次由尼赫魯家族帶領的國大黨再度落敗,這個傳奇王朝家族是否已無力延續政治勢力的血脈,目前成為印度社會談論的焦點;緣此,本文將藉由回顧尼赫魯家族的崛起與興衰,探討其對印度的影響與關係。
槍口下的家族:3代總理、5任國大黨主席
「尼赫魯-甘地」家族長期掌控了國大黨,但卻也籠罩在暗殺陰影之下,充滿悲情色彩。尼赫魯(Nehru)在印度獨立後,成為不具爭議的領袖,以首任內閣總理之姿,打造印度早期政治、經濟發展藍圖,1964年尼赫魯過世後,其獨生女英迪拉・甘地(Indira)接棒印度總理之位。據說英迪拉出生之時,尼赫魯妻子掩面哭泣生的不是男孩,尼赫魯則說:「我們撫養自己的子女難道對他們會有什麼不同的對待嗎?你要知道,我這個女兒將來可能勝過千萬個小伙子。」事實證明,英迪拉的確繼承了乃父之風,由於英迪拉母親早逝,故從小便跟著尼赫魯身邊出席重大國際會議,接見世界各國領導人,耳濡目染政治事務,彷彿為印度第一夫人。
英迪拉・甘地從1967-1977年擔任印度總理與國大黨主席長達10年,不過她與其他國大黨之大老間的關係出現裂痕。國大黨逐漸陷入崩解,導致在半數的邦失去執政地位。1969年,國大黨內分裂為兩派:國大黨組織派與國大黨英迪拉派,後者取得多數原國大黨領袖的支持。首先,英迪拉訴諸較低階層的人民的經濟利益,以民族主義的情感來動員群眾、提升農業計劃、綠色革命等;第二任期則更加強對印度認同的訴求,然而因支持孟加拉獨立、在非印度教徒地區造成不穩定的效果。其次,主動介入國家與地方層級官員的指派,依據其對英迪拉個人的忠誠以交換政治恩惠。1975年至1977年間,舊國大黨指控英迪拉貪污違憲,請求印度軍隊逐出總理,英迪拉宣佈國家進入緊急狀態,終止憲政程序與國會運作。1977年3月,印度重新舉行國會下議院選舉,人民黨靠所有反對英迪拉的政黨與政治勢力共同結盟,取得執政。不過旋即在1980年國會重新選舉,英迪拉領導的國大黨又再度贏得國會多數(529席中的353席),重新當上總理。
英迪拉・甘地從1967-1977年擔任印度總理與國大黨主席長達10年,不過她與其他國大黨之大老間的關係出現裂痕。國大黨逐漸陷入崩解,導致在半數的邦失去執政地位。(businessinsider.in)
英迪拉以印度民族主義重建政治基礎,卻也引發旁遮普(Punjab)地區少數宗教族群發動武裝運動,例如錫克教徒要求更多自主權,英迪拉派兵鎮壓,攻擊錫克教黃金寺,點燃兩派戰火,最終導致渠在1984年被其錫克教保鏢暗殺。印度著名記者M J Akbar曾說:「甘地給了我們自由,尼赫魯維護了我們的獨立,英迪拉·甘地拯救了我們的國家」。有「印度國母」之稱。現在新德里的國際機場即稱為英迪拉甘地國際機場。在英迪拉執政時期,形成的家族政治、金錢政治、黨內高度服從、缺乏民主、政治交易,至今依然影響著印度政治。
英迪拉在培養政治接班人選上,原本屬意具有政治熱誠的次子桑賈伊・甘地(Sanjay Gandhi),無奈桑賈伊在一次飛機失事中喪命,長子拉吉夫・甘地(Rajiv Gandhi)在母親遭暗殺後,臨危授命接下重擔;1984年12月,國大黨決定提前舉行國會大選,由於英迪拉遭暗殺引發的悲憤情緒,讓國大黨贏得獨立以來最大的勝利,總共囊括543席中的415席。拉吉夫・甘地有「電腦先生」之稱,熱衷發展科技產業,在其任內印度產業由第一級初級產業直接躍升第三級服務業,雖然奠定了印度科技產業的基礎,卻也是第二級產業製造業長期處於弱勢。然而拉吉夫卻也難逃暗殺命運,1989年拉吉夫代表國大黨在南印度泰米爾邦進行競選活動時,遭到斯里蘭卡分離組織「泰米爾之虎」派遣的自殺炸彈客暗殺身亡。受到此事件影響,國大黨在隨後的國會選舉席次大幅增加,雖然並未過半,但仍然是國會最大黨,故由部分地方政黨支持組成新政府,由拉奧(Rao)出任總理。1996年之後,國大黨有6年的時間在野,直到2004年國會大選中組成跨黨派「聯合進步聯盟」(UPA),與執政的印度人民黨對決。拉吉夫・甘地遺孀、義大利籍的索妮亞甘地(Sonia Gandhi)在國大黨勸說之下擔任聯合進步聯盟主席,大選結果以總席次218席成為下議院中最大的政黨聯盟,因此獲得組閣權。由於印度國內反對派聲稱不能接受一個外國人來當印度總理,出於擔心因自己出任總理,而會導致國家分裂、社會動盪,索妮亞深思熟慮後決定放棄總理職務。
索妮亞面對婆婆與先生同遭暗殺的陰影,表明「當總理不是我的夢想,做為『尼赫魯-甘地』家族的一員,我絕不希望自己成為分裂印度的罪人。」索妮亞領導的聯合進步聯盟在2009年再度勝選執政至2014年。索妮亞自1998年以來就擔任國大黨主席,直到2017年交棒給其子拉胡爾・甘地(Rahul Gandhi)。
英迪拉在培養政治接班人選上,原本屬意具有政治熱誠的次子桑賈伊・甘地(右),無奈桑賈伊在一次飛機失事中喪命,長子拉吉夫・甘地(左)在母親遭暗殺後,臨危授命接下重擔。(維基共享)
不情願的王子:拉胡爾・甘地延續家族政治使命
2004年拉胡爾・甘地贏得北方邦阿梅蒂選區席位成為國會議員,不過在此之前,拉胡爾受到其父親遭暗殺影響,長期旅居美國與英國留學,甚至對家族政治事業趕到迷茫,2013年拉胡爾被任命為國大黨副主席,2017年接任國大黨主席,理論上拉胡爾應胸懷政治理想,這也是廣大印度人民對尼赫魯家族的期許,不過相較被譽為有祖母風範的妹妹普里揚卡(Priyanka Gandhi)所展現的政治智慧和手腕,拉胡爾更像是被迫參與家族政治事業,以致拉胡爾被冠上「不情願的王子」稱號,外界對其婚姻等私生活亦一無所知。
拉胡爾自從政以來,顯少對外發表談話,也不是非常活躍的政治人物,2003年開始陪伴其母親參與公開活動時,並不敢輕易談論有關印度國家利益和外交政策的議題,坦言並未做好承擔責任的準備,雖然後期拉胡爾開始全國各地走透透,深入鄉村接觸窮人,到賤民家中過夜,倡議年輕人應參與政治,但是拉胡爾在政界顯得過於低調,異乎尋常的沉默與缺席給人留下了這樣一種印象:拉胡爾不是一個熱衷於參與政治事務的人,例如,2011年印度國內出現反貪腐抗議活動,主要城市湧現成千上萬的抗議者,但在事件發生11天之後,拉胡爾才打破沉默站出來表態;2012年12月,抗議公車強暴事件活動再次上演,但直到近兩個星期後,拉胡爾才發表了一份四平八穩的哀悼之詞;另一方面,針對新型選舉型態媒體與設群網站的經營,拉胡爾的低調與其對手現任總理納倫德拉・莫迪(Narendra Modi)的強勢形成強烈對比。
一直以來,國大黨黨內大老亦希望年輕、且顏值高的拉胡爾能發揮讓尼赫魯家族光環產生爆炸性的效果,吸引年輕人為國大黨注入新能量,然而從地方性選舉以及2014、2019年兩次總理之位的大選結果而言,拉胡爾都是讓人失望的。拉胡爾薄弱的政治意志與缺乏政治操作的經驗、演講口才不佳和無選票吸引力,被批評為只是甘地家族的富家子弟,相關媒體甚至評論:「拉胡爾是他們家族中第一個無法贏得廣泛社會尊重的成員,他甚至無法贏得黨內成員的尊重」、「拉胡爾如同蒙兀兒王朝後期統治者,坐視家族榮光消弭」、「拉胡爾,一個不具備領導力的領導人」。這些評論皆道出了拉胡爾本人並沒有出任印度總理的野心,他代表國大黨競選更多是出於黨派利益和家族使命。儘管對大部分印度人而言,沒有尼赫魯家族的國大黨是難以想像的,因為尼赫魯本人在印度人心中的崇高地位,某種程度也讓印度人民將其家族成員神格化,對於尼赫魯家族的崇拜之情永不減滅。但此次的落選可能將導致「尼赫魯-甘地」家族影響力日趨式微,就正向而言,這會讓印度政治更加民主化,畢竟印度需要的是能夠「接地氣」的國大黨,而不是一個以血統為傳承的百年政黨。
註:
1. 這裡必須先說明,「尼赫魯-甘地」家族本身與印度國父聖雄甘地(Gandhi)並無關連,賈瓦哈拉爾・尼赫魯(Jawaharlal Nehru)與聖雄甘地本為好友,在甘地遭暗殺後,以續其理念帶領國大黨主掌印度國家政治,其獨生女英迪拉・尼赫魯(Indira Nehru)在旅居英國時結識了她的夫婿費羅茲,一個信奉拜火教的普通家庭印度人,宗教信仰的差異以及階級的落差使這門婚事引起軒然大波,在當時的印度是驚世駭俗的舉措,尼赫魯雖也不看好兩人的婚姻,但最後卻也是同意了,當時聖雄甘地為了使婚事順利,便將自己的姓賜予費羅茲一家,便是之後英迪拉・甘地所謂「尼赫魯-甘地」家族名稱的由來。此外,英迪拉與其父晚年齟齬關係,曾經對高富帥的父親不間斷的緋聞頗有微詞,例如電影《亂世傷痕-末代總督的秘密》內容亦有影射尼赫魯與當時的英國總督蒙巴頓夫人有曖昧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