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克維爾
結束長達12天的亞洲之旅,美國總統川普不改自信狂傲性格,返回白宮後大談他的「魅力外交出擊」(Charm offensive)成果。白宮新聞室也用淺顯易懂的描述和數字,洋洋灑灑地說明川普這趟亞洲行下來,給美國帶來多少商業利益和工作機會,而且與亞洲主要國家領袖建立親密的友誼。
川普表示,此趟亞洲行有三大核心目標,一是聯手國際共同對抗北朝鮮核武與飛彈威脅;二是倡議自由與開放的「印度洋-太平洋區域」(Indo-Pacific);三是推進公平、互惠的貿易框架。
接著川普用宛如競選口吻的語氣說,他促成與中國簽訂高達2仟5百億美元的貿易投資合同,有助為美國勞工創造就業機會、增加美國對中國出口、刺激中國對美國投資。川普又說,韓國企業宣佈未來4年要在美國投資金額達1百70億美元的64項計劃,同時採購58億美元的商品。而美國和越南和簽訂美金1 百20億的商業採購合同。
川普此行高唱要為美國與亞太國家建立更公平與互惠的貿易關係。川普說日本首相安倍承諾將改善兩國在汽車市場的貿易失衡。韓國大統領文在寅答應重啟美韓自由貿易協議談判,俾減少美國對韓國的貿易赤字,達到平衡互惠。在中國,川普說他清楚表明北京必須掃除貿易障礙、確保美國公司與產品出口中國的公平與互惠待遇、改善智慧財產權保障等,但他並未提及習近平的承諾。川普說,越南領導人同樣在公平與互惠的原則下,願意深化雙邊的貿易與投資。
在串連國際共同對抗北朝鮮核武與飛彈威脅部分,川普說此行他獲得日本、韓國、中國、越南等國領導人的支持。特別是習近平重申尋求完全、可查證且不可改變的朝鮮半島非核化目標,而且不會接受北朝鮮成為核武國家的事實,並且承諾將忠實執行聯合國安理會對北朝鮮的制裁行動。
在強化「自由且開放的印度太平洋」戰略方面,川普聲稱此行造訪5個國家,成功塑造此一戰略架構,包括美日簽署戰略能源夥伴協議;美韓深繼有安全同盟合作;美中同意在愛滋等傳染性病進行合作;美越簽訂為期3年的國防合作計劃,包含2018年首度美國航空母艦訪問;美國提供菲律賓打擊恐佈主義以及掃蕩毒品的協助等;更重要是,川普和安倍、澳洲總理騰博爾舉行三邊會談,也與印度總理莫迪進行雙邊會議,4國的外交代表也進行協商,為「印太戰略」的「4加4會議」(4位外長和4位防長)鋪路。
川普的訪問成果看似可觀,也的確提出明確的「戰略再保證」,略為去除原先亞太國家的憂慮,但是字裡行間還是可以看出若干混淆的訊息,因此為亞洲留下不少問號。
第一個矛盾是:川普一方面要求各國配合來共同制衡北朝鮮,另一方面卻又在貿易方面扮演「獨行俠」的角色。最明確的例子就是川普一上任就就宣布美國退出歐巴馬苦心積慮建構的「泛太平洋夥伴協議」(TPP),接著又決定要與主要國家重啟或者進行雙邊貿易談判。如此排斥與貶低區域多邊經貿機制的立場,讓多數亞洲國家無所適從。原本TPP的11個會員國只好自力更生,同意調整步伐,努力催生一個沒有美國的「泛太平洋夥伴全面進展協議」(CPTPP)。CPTPP凍結部份美國特別關切的條款,預留未來川普或其接任者重新參與的機會,然後再設定較低的會員國國會批准門檻,預期明年年初即可通過。
但TPP的原始設計並不單純僅是經貿集體機制,還具有制衡中國崛起與「一帶一路」計劃的戰略思考。就在TPP只差臨門一腳就完成前,慘遭川普拆解,改以「印太戰略」取代,但後者的成型需要時間醞釀,中國勢必賺到時間的優勢。
第二項矛盾是:縱使主要亞洲國家都急於與川普經營關係,但各自採取的手段不同,內藏的心機也迴異,更多是採取「平衡外交」。安倍下的功夫最深,用「小白球外交」和川普交心,仍挽不回川普對TPP的回頭是岸,甚且川普還來勢洶洶要和日本談判自由貿易協議。而且安倍送走川普之後,下一個外交目標是推動日、韓、中三邊對話,以及邀請習近平訪日,可見安倍打的算盤也是「平衡」;文在寅與川普關係不若安倍親近,對川普會否片面與平壤進行「交易」心懷憂慮,因此在川普訪問亞洲前,文在寅公開表示不再增加「薩德」系統的部署,換取中國解除半年多來對韓國的抵制,文在寅所代表的韓國「進步陣營」本即較「親中」,他心裡打著「中國牌」並不令人驚訝。
此外,越南在南海議題上敢於與中國對抗,除了歷史情結,就是背後有美國的撐腰。此次在菲律賓舉行的東協高峰會中,與會者對於制訂「南海行為準則」獲得共識,但北京早已暗地裡進行外交拉攏與施壓,版本並非對北京絕對不利。如果川普政府的立場不夠堅定,越南憑一己之力恐怕也難以抗衡中國。
換言之,亞太各國對中國的強勢崛起以及習近平完成權力鞏固頗有戒心,希望美國能夠持續在亞洲扮演領頭大哥的平衡角色。但川普亞太政策迄今說得多、做得少,而且刻意將安全與貿易區隔,傾向「交易式外交」,不重視價值聯盟,讓區域內國家仍然不敢選邊站。未來川普如何進一步取信亞洲國家,仍有待觀察。
最後一項矛盾就是美中關係。
這次習近平給予川普「升級版國是訪問」的超高規格接待,更送給川普超過2仟5百35億美金的商業採購大禮。儘管多數都僅是口惠,但已足以讓川普轉化成具體數字來向他選區的支持者亮出成績單。同樣地,習近平剛完成十九大的權力鞏固政治工程,川普是十九大後首位來訪的全球超強領袖。習近平無需和川普在若干歧見上起口角,他要的就是在潛移默化之間形塑美中兩強平起平坐的G2國際印象。川習兩人都藉由再次的會面進行外交轉內政的加分。
北朝鮮因素是另一項促成北京「川習會」兩人禮尚往來的原因。川普明瞭習近平能夠配合的極限以及背後對朝鮮半島更深層的戰略思考,他也不會傻到將所有資本都押在北京身上。但習近平也無意讓金正恩成為尾大不掉的麻煩,因此川普返美後,隨即傳出習近平派出特使前往平壤斡旋,這是否與川普口中「有大事情要發生」有關,答案很快應該會揭曉。
無論如何,習近平思考的是更長遠的美中關係,因為他很可能在2022年後延長任期。川普面對國內一連串醜聞和低民意支持,能不能順利連任還有變數。未來兩年美中關係的發展軸線,預期會在既有4個涵蓋外交安全、經濟貿易、人文社會、網路安全的架構下,繼續維持「鬥而不破」的態勢。變數將是川普政府對亞太提出的新戰略何時能夠具體成型?又川普何時會再對中國打出嚴厲的貿易牌?以及川、習兩人各自處理國內議程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