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 熱門 政治 軍武 社會 生活 健康 國際 地方 蒐奇 影音 財經 娛樂 藝文 汽車 時尚 體育 3C 評論 玩咖 食譜 地產 專區 求職

故事》屬於台北的《城南舊事》—「紀州庵」

一直到現在,紀州庵離屋還維持著濃厚的日式風味,內部保留了離屋原來的料理屋格局,室內空間分作五個各自有十二疊榻榻米的隔間,這樣的格局在臺灣目前所保存的日式建築當中算是比較少見的類型。

每日一冷

知名作家林海音的成名作《城南舊事》以兒童的視角,描寫了 1920 年代居住於北京城南的英子一家的生活。《城南舊事》的城是物理距離和我們差了十萬八千里的北京城;不過其實在相近的年代,日本統治下的臺北城,也有屬於臺北城的城南舊事默默開展。

於 1884 年完工的臺北城,也是最後一座按照中國傳統風水理論興築的中國式城池。

臺北城一共有五個城門,北門承恩門,南門麗正門,小南門重熙門,東門景福門,西門寶成門。大致上來說,臺北城的城廓大約是現在以中華路、忠孝西路、中山南路以及愛國西路所圍城的區域。出了南門或小南門,就是我們所說的臺北城南了。

臺北城廓示意圖(自google map截圖並加工)

1897 年,日本人平松德松在若竹町(大約是現在萬華的仁德里)新開了一間料理屋,並且以自己的家鄉:紀州(きしゅう;Kishū)來命名,取名作「紀州庵」。

紀州是日本關西地區的紀伊半島上的地名(範圍大致與今日的和歌山縣重疊)。隨著日本人在臺北的統治逐漸步上軌道,來臺日人也日漸增加,紀州庵的業績因而蒸蒸日上,因此平松德松決定再在臺北開一家分店。店址則是選定了臺北城南,瀕臨新店溪的川端町(約為現在的汀州路二段、廈門街、同安街、金門街)。

1917 年,紀州庵支店在新店溪畔開幕,除了緊鄰新店溪以外,紀州庵支店在食材的選擇上也很在地化,特色料理之一就是新店溪唾手可得的香魚料理。在料理以外,紀州庵也結合水岸的特色作經營,出租小船及捕魚網具,更推出了可以在船上舉辦宴會的「屋形船」。

水岸旁的紀州庵(圖片來源:https://goo.gl/YF3EPo)

1927 年,紀州庵開始改建,除了改建原有的本館,也加建了長型的宴會廳離屋、招待貴賓用的別館以及日式庭園。離屋兩側的庭園有著各自的風貌,西側(靠同安街的一側)營造了一個水池,四周種滿了花草樹木,例如松樹、山茶花、榕樹、杜鵑,打造出了別精的庭園;而東側則是寬廣的草坪,擁有壯闊的視野。庭院除了視覺上的欣賞以外,有時候也會作為舉辦室外大型宴會的場地。

日治時期的紀州庵 (圖片來源:
https://goo.gl/15GfJM)

1928年後,紀州庵所擴建的離屋及庭園樣貌。(圖片提供/平松家族)

後來,因為家族內部的因素,平松家族的事業重心轉移支店,1940 年時若竹町的紀州庵本店結束營業。太平洋戰爭爆發以後,紀州庵支店最終也因戰爭而停止營業。戰時,城內醫院被盟軍轟炸毀損後,紀州庵廣大的空間一度作為安置傷患的場所。1945 年,太平洋戰爭結束,大日本帝國戰敗,平松家族和其餘日人一樣離開了臺灣,回到日本。關於紀州庵料亭的故事也就畫下了休止符。

戰後時期,國民政府接收了紀州庵以後,轉作為臺灣省政府員工宿舍。知名作家王文興就曾在紀州庵住了 15 年,他的成名作《家變》一書中的場景便是這座料亭。1996 年及 1998 年時,紀州庵本館及別館先後發生火災,因此昔日頗具規模的三棟建築,僅存今日能見的離屋一棟。

2002 年,臺北市政府本來想拆除紀州庵以開闢停車場,但因為地方的居民陳情以後而作罷。 兩年後,紀州庵離屋被指定為市定古蹟。 2013 年時,臺北市政府進行離屋修復的工程,完工以後,紀州庵離屋就成了現今的樣貌。

紀州庵

一直到現在,紀州庵離屋還維持著濃厚的日式風味,內部保留了離屋原來的料理屋格局,室內空間分作五個各自有十二疊榻榻米的隔間,這樣的格局在臺灣目前所保存的日式建築當中算是比較少見的類型。而室外的庭院當中的步道旁不僅有種植櫻花,也設置了許多石燈籠,相當有日本情調,亦常見有許多人特地至此處取景拍照。

從紀州庵料理亭支店開張的 1917 年到 2017 年的今日剛好滿一世紀,可惜因為火災的緣故而使得現在的人們無緣見到紀州庵本館以及別館。不知道未來火災還會帶走多少古蹟,讓後人們再也無緣一睹它們的風采呢? 

石燈籠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故事 第九十七號:屬於台北的《城南舊事》—「紀州庵」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評論粉絲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