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博硯/東吳大學法律系副教授
每次颱風一過菜價的上漲似乎成為了民眾必經的痛苦過程。近兩個月來,多個颱風接力造訪台灣,菜價大漲,而且相較於以往這次漲價幅度更大,時間也愈久。
由於民怨四起,林全院長下令要抓菜蟲,法務部從昨日起即由台北地檢署主任檢察官帶隊,率領農委會、公平會、消保官及台北市政府市場處前往台北第二果菜批發市場(濱江市場)進行稽查。
雖然菜蟲之說甚囂塵上,但是迄今倒是一無所獲。只不過,買低賣貴,到底違反什麼法呢?
在自由經濟市場的法則下,很難明確定義。然而,為了避免市場遭受不當的控制,我國與其他各國一樣訂有《公平交易法》,根據該法第24條條文規定:
「有聯合行為的原則上應該禁止之規範。而聯合行為,指具競爭關係之同一產銷階段事業,以契約、協議或其他方式之合意,共同決定商品或服務之價格、數量、技術、產品、設備、交易對象、交易地區或其他相互約束事業活動之行為,而足以影響生產、商品交易或服務供需之市場功能者。而如果違反的話最高可能面臨三年以下有期徒刑與一億元的罰金。」
但是,如果我們進到公平交易委員會的檢索系統或是司法院的法學資料檢索系統中,就會發現並沒有這樣的案件成立。而法務部長要求要將菜蟲以刑法第251條送辦,但該條條文於修法迄今也尚未開張。那麼,拿甚麼辦菜蟲呢?
就上文來看,你可以說菜蟲狡猾難抓,也可以指責主管機關執法不力。但菜價無法解決的關鍵在於菜價的高低必須在市場供需法則下來理解,而「沒有菜」才是最主要的因素。沒有成交量是價格上漲的最主要因素,林全院長雖指示進口蔬菜來因應,但是在新政府十倍檢驗,源頭管理的要求之下,繁瑣的通關程序以及退貨風險都讓進口商為之卻步。在本地無菜可供、外菜無法進口的情況下,菜價飆漲勢所難免。
而在行政院雷厲風行抓菜蟲的要求下,警察機關要求職司犯罪偵查的刑事警察到處查察菜價,這種做法比起重大刑案發生後派員警荷槍實彈在路上巡邏來得更沒有意義。
當然,亡羊補牢,不補也牢,在經濟行政上面,國家要承擔調控者的角色,來引導人民經濟生活。然而,我國不同於共產主義國家或者是威權國家,不可能用強制式的手段去干涉市場價格,例如,對於匯市的波動,中央銀行也無法以行政作為去遽然干涉市場,僅能透過買賣的措施來作價格調控。
事實上,相較於其他物資,看天臉色的農產品產量與價格的調控才是真正艱鉅的任務,期貨交易制度也源自於農產品的買賣。在國內的農產市場上面,農委會以及政府所設置的各種蔬果運銷公司定位應如農業中央銀行,積極培養平準人才,並且簡化進口蔬菜通關流程,以快速因應農業市場上的價格波動才是正道。
農政單位平常不掌握市場數量,等到颱風過後不是要民眾少吃,就是叫民眾去特定超市買菜,這些從國民黨執政以來的解題步驟一再重演,這麼多年下來是否有助於菜價的解決?
從民眾的怨氣沖天來看,答案是顯而易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