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溢嘉
美國西部拓荒時期發生過很多悲劇,其中一個故事說,有一百六十位前往加利福尼亞的拓荒者,在內華達山脈的山區中迷路,為風雪所困,存糧耗盡,飢寒交迫,體力差的一個個死去,倖存者為了活下去,有人燒煮鹿皮鞋充飢,有人則吃死去的同伴,最後生還的只剩下十八人。這個悲慘的故事曾被寫成一本書。當你看過這樣的故事後,心中想到什麼呢?如果要你拍一部電影,你會從中得到什麼靈感呢?或者如何將故事融入你電影的情節中呢?
有一個正準備拍電影的人看到了這個故事,心中浮現一個好點子,他就是卓別林。當時卓別林已答應為聯美電影公司拍一部電影,雖然決定電影要以加州採金狂潮下小人物的悲喜為主題,但卻沒有劇本,甚至連凸顯卓別林喜劇風格的場景都沒有,就在這種情況下,他看到了上述故事,結果竟將它轉換成《淘金熱》裡最有趣、最令人捧腹大笑的一段情節:飢腸轆轆的流浪漢(卓別林所飾演的淘金客),燒煮皮鞋來裹腹,而且還拿起鞋釘,像啃雞骨頭般津津有味地啃著,而煮熟的鞋帶也像義大利麵般可口。更爆笑的是,和他同病相憐的礦工朋友,居然產生幻覺,把他看成一隻肥美的大火雞,而想把他宰來吃。
如果不是卓別林在他的自傳裡自我表白:「從這樁慘痛的悲劇(前面的拓荒故事)裡,我孕育了最有趣的一個場景」,我們根本無法得知他上述喜劇情節的創意來自哪裡。但這也正是卓別林的獨到之處,從悲劇故事裡獲得悲劇小說或電影的靈感不足為奇,因為大部分的人都會;但要從悲劇故事裡看到喜劇的雛形,卻需要特殊的眼光和心思。卓別林能做到這一點,最直接的原因應該是他當時正渴望能找到拍一部喜劇片的題材,所以能從悲慘故事裡發現喜劇的種子,就好像《淘金熱》裡飢腸轆轆的淘金客,觸目所及的東西看起來都像食物一樣。但除此之外,還有一個更深沈的原因:《淘金熱》跟卓別林的其他電影一樣,讓人笑中帶淚,淚中帶笑,充分反映了卓別林式喜劇的神髓,此一神髓就像他自己所說:「我們必須在面對無助時大笑並藉此抗衡自然的威力——不然我們就會發瘋。」換句話說,他是以喜劇的方式來呈現悲劇——人類自身的種種不幸。
這正是卓別林的獨到之處,譬如在《摩登時代》這部電影裡,由卓別林飾演的流浪漢,成了工廠生產線上辛勤工作的工人,他的工作是每隔兩秒鐘就用鉗子扭緊由生產線不斷送來的螺絲。在長期的慣性動作制約下,拿著鉗子的他看到女人衣服胸前和屁股上類似螺絲的裝飾用鈕釦時,竟也不自覺地想用鉗子去「扭緊」它們。這是電影中最爆笑的一幕,但卻也是最讓人感到悲哀的地方,因為它暴露了生產線上單調的重複性工作對人性的摧殘。
這種以喜劇來呈現悲劇的開創方式,並非卓別林的天賦,而可能是來自他對自己在現實人生裡的悲慘過去、還有在舞台上長年扮演丑角深刻體悟所形成的眼界。那個他創造出來的,「頭戴破禮帽,腳登大皮鞋,手持細柺杖,邁著企鵝步」的流浪漢,既滑稽又悲傷、充滿喜感又十分淒涼、非常善良又有點邪惡,似乎就是他的寫照。
從悲劇中看到喜劇,以喜劇的方式來描述悲劇,不僅是卓別林思考電影時的特殊眼界,更是他待人處世的生命哲學。世界只有一個卓別林,但每一個人的人生經驗都是獨特的,都可以形成獨特的眼界,並進而產生獨特的創意。(本文收錄於《別白忙了,兌現創意才是王道!》一書中)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王溢嘉的文字城堡:【兌現創意才是王道80】獨特觀點:當悲劇遇到卓別林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自由共和國》來稿請附:真實姓名、身分證字號、職業、通訊地址及戶籍地址(包括區里鄰)、夜間聯絡電話、銀行帳號(註明分行行名)及E-mail帳號。
刊出後次月,稿費將直接匯入作者銀行帳戶,並以E-mail通知。
文長1200字以內為宜,本報有刪改權,不願刪改者請註明;請自留底稿,不退稿;若不用,恕不另行通知;請勿一稿多投。
《自由共和國》所刊文章、漫畫,將於 「自由電子報」選用,不另外奉酬。
Email:republic@liberty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