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慈濟必修課:移轉性救濟

◎ 林睿奇

慈善團體的成立,本意是提供人們心靈的慰藉和身處困境時的救濟,補足政府做不到或做不好的地方。以這樣的角度來融入經濟學,慈善團體除了撫慰人心之外,應該善用捐款做好移轉性的救濟。
(資料照,記者張嘉明攝)

一般來說,低收入戶的平均消費傾向會比高收入戶來得多,也就是低收入戶應付日常開銷都很吃力了,更加難以儲蓄,所以收入幾乎都用作消費。低收入戶是慈善團體主要的救助對象,而較高收入戶的捐款便是救助資金的主要來源。慈善團體如果運用得宜,將一筆錢由消費傾向較低的人移轉給消費傾向較高的人,這不僅僅是做善事,也同時將經濟體系中的消費提高,用較高的消費來拉動經濟的發展。

但近來飽受爭議的慈濟,似乎沒有做好這種移轉性的救濟,善款沒有專用,還把心力放在爭議性的土地開發。然而我們在指責的同時,應該也要督促政府對於慈善團體法規的修訂和執行。讓慈善團體在法令引導和監督下,找回他們成立的初衷,這不但可以幫助社會上不幸的人,還可以促進經濟的成長。

(作者著有《肯恩斯城邦:穿越時空的經濟學之旅》)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