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澄社評論〉一衣帶水:台港兩地的中國效應

◎ 林宗弘

這一個月來香港風起雲湧,先有十八萬人參與破歷史紀錄的六四燭光晚會,隨後反對新界東北開發人士短暫衝入香港立法會,六月底由佔領中環人士所發起的公民審議特首提名方案,有七十八萬人參與投票,最後是七一超過五十萬人走上街頭大遊行,並且佔領中環附近道路,直到隔天凌晨被強制驅離,有五一一位抗爭人士遭到警方逮捕,審訊後於七月二日晚間近十點全部獲釋。

相對於台灣今年三、四月間爆發的太陽花學運,遭受馬江當局以警察暴力手段鎮壓、與藍營媒體胡亂抹綠或抹黑的各種攻擊,這次台灣媒體總不能對香港人亂扣帽子,只好以米粉與中研院院士會議要求加稅當頭條,來冷處理香港七一大遊行,刻意忽視香港公民運動的歷史意義,與對台灣社會的重要啟示。

幸好,港台公民運動與學術交流一衣帶水,長期以來便互相關懷。在中國經貿與政治影響力與日俱增之下,二○一三年底,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與香港中文大學亞太研究中心合作,由張茂桂教授與尹寶珊教授主持、港台學者有意識地設計類似問題,在兩地同時進行了中國效應調查,這份數據給我們寶貴且獨特的機會,比較港台兩地民眾對馬英九與梁振英政府親中立場的施政評價(請參見〈中國效應與政府評價:台灣與香港民眾的比較〉)。

近年來,在對中國經濟開放與地緣政治影響下,台港兩地形成了三個主要的社會矛盾—台港本土認同對抗中國民族主義的矛盾、在中國獲益的台港大財團與受衝擊的經濟弱勢者(包括基層服務業勞工與中小企業)之間的矛盾,以及年長世代與年輕世代之間,經濟利益優先與民主自由價值的世代衝突。

在去年底所蒐集的民調數據中,我們發現上述三大社會矛盾,確實解釋了台港民眾對政府施政的負面評價,中共以威權主義手段干預台港兩地言論自由的尺度,反而激起台灣與香港青年學生的自由信念、本土認同,與對貧富差距的深層焦慮。從我們的數據來看,馬英九與梁振英政權,乃至於北京港台政策決策者,不要低估台灣與香港民眾支持民主價值,與反抗對中開放造成社會不公的決心。

(作者為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副研究員)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