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棒球場上的思考

◎ 余宗龍

背負著眾人的期待,高雄復興國小少棒隊繼去年桃園龜山少棒隊後,再度進軍美國威廉波特市,挑戰世界少棒賽金盃。無奈國際組決賽以二比三不幸敗給日本隊,失去與美國冠軍隊爭奪世界冠軍的機會,鎩羽而歸!整場球賽守在螢幕前的海內外台灣人,都難掩失望。一般檢討聲浪強調,全場加油聲震耳欲聾,隊員抗壓性、積極力及專注力都不夠,是落敗主因。筆者感嘆、擔憂此論點並非真正反映出實際狀況,恐誤導社會大眾,將持續阻礙我國棒球運動的發展。

就學理與實務層面來談,隊員抗壓性、積極力及專注力不足,是運動員面對高張力下所產生的狀態,意味著並非只有中華小將有此問題,此次對手日本隊甚至美國隊面對相同的挑戰;從我小將比賽中兩次精彩的雙殺守備及雙方各有一次失誤數據,並未看出中、日選手有何顯著心理素質的差異。再者,對十二歲剛接觸棒球運動的小選手,甚至職業選手而言,心理素質原本就是要靠長期比賽經驗累積建立而成。在學生棒球階段將此問題列為「戰敗主因」,並不合宜。

筆者認為,「我國棒球隊長期未能培訓球員解讀比賽與問題解決的能力」和「組訓單位對賽制的不了解」,不僅是球賽競爭力的關鍵所在,亦為我國各級棒球隊當前所面對的瓶頸。

從京奧後,這次比賽中再次驗證,目前各級棒球員缺乏的是「解讀比賽與球員問題解決的能力」,此缺失在此高張力的比賽下一覽無遺,成為影響比賽結果的關鍵。如報載,此次代表隊上下犧牲假期,花了很多時間在訓練上,甚至到了美國也利用比賽空檔,全力投入練習,教練、小球員對球賽的投入令人動容。但枯燥練習,只是訓練球員將所有情況化為反射動作或單一專項技術提升,並沒有教導球員場上問題解決能力,此一能力應從小培養起。

具體而言,第一個關鍵PLAY:從第一局開始,當日本隊球員攻占上二壘,解讀完我方投捕暗號後,立即傳達給該隊擊球員,使其能預測到我方投手下一球的落點,減低投手球威,並達到有效率攻擊之目的,最後皆擊出安打,帶動得分效益回到本壘得分,對中華隊造成重傷害。這是雙方兵戎相見,兩造實力相近時勝負所在。筆者以為,我方好手或教練應在暗號遭破解後,適時做出回應,用中文或母語直接溝通而非讓對手繼續破解球路,予取予求。同樣的,第二個關鍵PLAY,為捕手不必要的牽制變成暴傳,以當時的情況,應面對打者為首要,而非一心想要解決跑壘員的觀念;教練平時應該訓練選手,有面對問題與思考問題的能力,或者當下提醒球員在當時狀況下應該做的思考。

筆者納悶,國內體育學院已針對如何導入「策略性思考與問題解決能力」於運動訓練中進行研究數年。唯從近幾年的中華隊甚至國內的賽事中,發現部分教練仍以將選手訓練成反射動作,甚至是面對比賽的機器,而非訓練球員成可以解讀比賽、享受比賽,甚至玩比賽的個體為目的。因此,未來教育部與體委會應更主動積極媒合體育學術社群與運動教練,將此理念落實於平日訓練上,而非落得「一人一把號,各吹各的調」的發展現況,才是國家體育發展之福。此理念對正在振興國球,企圖喚起國人棒球集體記憶的政府相關單位而言,責無旁貸、刻不容緩!

其次,對體委會與棒球組訓單位而言,對如此重要的比賽之賽制並沒有充分了解,以至於我國最後派出十一─十二歲代表隊面對其他參賽國十二─十三歲代表隊,起始點不平,競賽優勢未能發揮,亦是需要檢討改進之處。

最後,筆者正面肯定基層教練對棒球運動的犧牲奉獻,唯正確檢討出缺失要點,作出策略性思考、前瞻規劃,並深化各單位的職責與體育學術的使命,才是一棒接一棒地傳承,對台灣棒球運動未來發展作出貢獻之當務之急,而非一味地陷於似是而非的錯誤思維裡。

對小球員而言,未來的棒球路還很長,別忘了,輸球也是一種學習,「跌倒一次,不見得一定是壞事,千萬不要因為一場失敗就懷憂喪志」,加油!(作者曾任棒球國手、教練,現為倫敦大學國王學院策略管理學博士候選人)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