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社論》新芬蘭模式才是小國生存之道

隨著國際地緣政治丕變,芬蘭模式顯然也蛻變成新的意涵;即小國的自保之道,不再是屈從強權,而是建立強大的軟、硬體實力,方可有效抗衡大國的侵略野心。圖為芬蘭首都赫爾辛基民眾聲援烏克蘭,抗議俄羅斯入侵。(法新社)隨著國際地緣政治丕變,芬蘭模式顯然也蛻變成新的意涵;即小國的自保之道,不再是屈從強權,而是建立強大的軟、硬體實力,方可有效抗衡大國的侵略野心。圖為芬蘭首都赫爾辛基民眾聲援烏克蘭,抗議俄羅斯入侵。(法新社)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至今無法取得軍事優勢,反陷入進退兩難泥淖。日前傳出,普廷要求俄軍在五月九日「勝利日」前結束戰爭;俄羅斯國防部則宣布,對烏克蘭「特別軍事行動」第一階段結束,接下來將專注在烏東頓巴斯地區的「解放」。前者顯然是虛張聲勢;後者則屬戰術退卻的務實作法。兩者皆在尋找下台階,意圖挽回全球第二大軍事強國的顏面。然而,俄軍敗象已露,強權地位不保,且經濟受到重創,可謂害人害己,自食惡果。

由雙方的軍事對決評析,俄軍嚴重受創,軍心渙散,烏軍則以小搏大,屢獲重大戰果,士氣高昂,戰場形勢已經易位,因此普廷希望在勝利日前結束戰爭,實為一廂情願,不切實際。尤要者,普廷近年極力打造「堡壘經濟」,期能擺脫對西方國家的依賴,作為對外發動戰爭、降低經濟制裁衝擊的底氣。然而,此役西方國家祭出核武級經濟制裁,跨國企業紛紛撤出俄國,引發通膨飆漲、盧布重貶、股市崩跌,與生活物資匱乏,堡壘經濟不堪一擊,既無力實現霸業雄圖,更害苦了一般俄羅斯民眾,獨夫普廷的作為已被國際社會視為「戰犯」,應該得到嚴厲懲罰。

俄羅斯侵烏失敗,引發各種省思與檢討,而地緣政治風險類似的台灣,更力圖從中得到如何因應中國武力犯台的教訓。其實,國際政治「以小事大」的案例,最著名的是芬蘭對俄羅斯的政策路線,即所謂「芬蘭化」或「芬蘭模式」。其指涉的意涵,乃是一個位於強鄰之旁的弱小國家,為保持主權與領土完整,避免遭到併吞,不得不在國際事務上遵從強鄰的意見,甚或在國內自我檢查,壓抑反對強鄰的聲音。這是與俄國領土有一千公里接壤,曾經遭到蘇聯入侵的北歐小國芬蘭,在冷戰期間的低調、中立化作法。坦言之,「芬蘭化」常被當成一種貶抑的名詞,但在現實的國際政治上,也確保了芬蘭未再受到惡鄰的侵犯。因而,國內統派、親中派經常引用「芬蘭化」,作為台灣的學習案例, 要求執政者不要招惹中國,更不要相信美國的協防承諾。而在馬英九時期,便有外國學者提出「台灣芬蘭化」一詞,描述其對中國的親善政策。

然而,「芬蘭模式」並不是一個僵固的概念,它之所以成功在於惡鄰並無強烈侵略意圖,或者了解發動戰爭的代價過於慘烈,因此小國的「讓步」確實可以維繫一種脆弱的和平。不過,若是強鄰的併吞野心再也無法壓抑,且視小國為其固有領土,在此情況下只有投降,才能避戰,芬蘭模式已無法發揮作用。 實際上,芬蘭在蘇聯解體、冷戰結束後,也逐步改變「唯俄是從」政策,親歐態度日益明顯,與歐洲互動頻繁,更加入了歐盟,成為民主歐洲大家庭的一分子。此次烏俄戰爭爆發,芬蘭力挺烏克蘭,與歐洲站在一起,更多民意支持加入北約,因而遭到俄國嚴厲警告:「將會有嚴重的軍事與政治後果」。但烏俄戰爭讓芬蘭人看清俄羅斯是一個侵略性的極權帝國,隨時可能將炮口對準芬蘭,因此加入北約固然有風險,但不加入的風險更大。

如今隨著國際地緣政治丕變,芬蘭模式顯然也蛻變成新的意涵;即小國的自保之道,不再是屈從強權,而是建立強大的軟、硬體實力,方可有效抗衡大國的侵略野心。當前的芬蘭是個軟硬實力兼具的國家,它已連續五年登上「全球最幸福國家」的榜首,人均GDP、社會支持、醫療健康、平均壽命、個人自由度、慷慨程度、廉潔度等指標均領先世界多數國家。此外,在教育、環保、數位轉型、科技產業與研發、國家競爭力等,成績斐然。尤令人感佩的,這個只有五百五十萬人口的小國,依舊保持強大的遏阻武力,它的水雷戰艦、野戰炮軍力強大,並將購買六十四架F-35戰機,抗敵火力,不容小覷。

冷戰時期的「芬蘭化」,代表一種委屈求全的卑微態度;新冷戰與新鐵幕降臨之際,面對強權赤裸裸的侵略野心,芬蘭的生存之道也與時俱進,不再寄望於大國的垂憐,而是培養強大的國家實力,提振民眾捍衛國家的決心,以遏阻惡鄰蠢動。台灣與芬蘭同樣受到強權的威脅,新的芬蘭模式才是台灣應該學習的典範。台灣實行民主,社會多元、包容,在全球幸福國家中排名二十六名,是東亞第一。競爭力名列世界前茅,更擁有完整的產業供應鏈,半導體尤其居全球樞紐地位,可謂軟硬實力齊備。故而,國人不要妄自菲薄,受到失敗主義影響,必須團結一致,發揮小國的優點「以小搏大」,便可有效抵抗惡鄰侵略,保衛自己的家園。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