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伯璋
今年以來,全台各大醫院陸續舉辦支持分級醫療,與社區醫院及基層診所合作聯盟的記者會,身為醫界龍頭的台大醫院昨(廿)日與北北基地區四百家院所簽約,向國人宣示台大醫療體系星月計畫啟航,象徵國內的分級醫療邁向新的里程碑。
迄今全台已有近七十個體系、逾五千家診所加入,這是台灣醫界首次願意拋棄門戶之見,藉由團隊進行上、下游垂直整合的醫療分工,協助病人上轉與下轉就醫,並運用電子轉診平台及雲端資訊,提供病人連續性的醫療照護,建立快樂有成就的工作環境。
過去兩年來,健保署透過不同的管理策略,例如調高急重症支付標準、建置雲端醫療資訊系統,促進醫療資源合理分配,減少不必要的浪費,期待有效紓解大醫院醫護人員的工作負荷。
根據健保大數據分析,近年來西醫門診不論就醫人數或人次的成長幅度並不再升高,但在檢驗(查)費及藥費卻逐年上升,其中尤以醫學中心及區域醫院最為明顯;相反的,基層診所因先天醫療設備不足,健保支付給診所的醫療費用有七成是診察費(含檢驗檢查),顯示至基層診所就醫者不乏是可看可不看的小毛病。
令我們憂心的是,以目前病患免繳檢驗(查)部分負擔的制度下,導致檢驗(查)趨於浮濫。以電腦斷層(CT)為例,一○六年開單受檢者,在卅日內卻未回診就醫看報告多達十二.七萬件,占受檢總數的十五%,醫療點數五.六億點;另外,在檢查後卅日內沒回原檢查醫院看報告而到不同醫院再就診也有四.二萬件,占受檢總數的五%,如此又花費一.八億點。同樣地,磁振造影(MRI)於受檢卅日內未回門診就醫看報告者有八.八萬件,占受檢總數的十六%,醫療點數達七.二億點,檢查後沒看報告卻到不同醫院再看診近三.七萬件,占受檢總數的七%,又花費醫療點數近三億點,兩者合計逾十七億點。從上述案件顯示,也許病人自覺病情不嚴重,所以不需回醫院看報告,醫師應做好把關,請病人回診看報告,否則等於白做檢查,形同醫療浪費。
本月初,美國赫芬頓郵報(The Huffington Post)大篇幅報導台灣單一保險人的健保制度可供美國借鏡,健保署絕不自滿,更要積極改革健保弊端,唯有落實分級醫療,才能讓台灣處於崩壞的醫療生態重新導正過來。我們更期盼,醫師除醫治病人的角色外,同時也是病人最好的衛教老師,若能多給予病人自我健康管理的衛教,共同撙節不必要的檢查及用藥,才可望免除未來調漲保費的壓力,受惠的是全體國人。
(作者為中央健保署署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