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水患政治學

◎ 張其祿

近日的風災水患,似乎不僅只是區域性的問題,如台灣北部或南部,也不是治水能力的先進與否,如日本大阪關西機場,世界工程之奇蹟亦淪為水患災區。事實上,極端氣候已是一種新常態,嚴峻威脅所有生態環境。此種新常態的特色就是極端與旱澇不均,其更類似如地震般的自然災害,發生機率雖低,但是傷害與結果卻極為嚴重。

八二三水患時,行政院長賴清德曾表示:「像這麼大的雨勢,二十四小時雨量超過六百毫米,大家可以想像,下在台灣哪個城市不會淹水?」賴院長的談話或許只是說話的時機不對,因民眾還處於水患傷害的憤怒之中,但其所言卻是一真正的事實。後續發生的台北市水患,甚至是日本的風災,亦皆是類似的景況。因此,政治上的指責與口水似乎應有所節制,因為機率的問題,當前的極端災害有可能發生在任何地方,無論藍綠、在朝或在野之縣市。

持平而言,此次高雄地區的水患及損失雖然嚴重,但是復原及退水的速度並非不佳,甚至過往一些水災必淹的區塊如愛河沿岸等,此次亦能看見滯洪池之效應,若無先前滯洪池等治水建設的投入,以及向其他城市災害經驗的學習與預防(如借鏡納莉風災對北捷之損害經驗,高雄捷運入口皆有更為墊高及防水之設計),其災損後果將更難以想像。

總之,極端氣候已是今日的新常態,與其將天災當成政治操作的賭局,倒不如審慎面對新的環境變遷,做好防災型城市的治理規劃,以真正地未雨綢繆。

(作者為國立中山大學社會科學院院長)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