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社論》期待本土民主國民黨的新生

無主席、消失的國民黨,這樣的社會觀感甚至黨內觀感,點出的其實是「政治能見度」的問題。當前的國民黨、當前的吳主席,無法回應主流民意之所欲,讓大家具體感受到這個黨及其領導人的存在。例如,年金改革獲得多數民眾支持,改革過程中小英政府招致民怨,癥結在於改革的打擊面太大、戰線太長,導致少數反改革帶頭者獲得舞台,刺激既得利益受損者的情緒。在此期間,國民黨卻站在反改革的那一邊,呼應反改革帶頭者為反對而反對,杯葛年金改革進程。事實上,年金改革是大勢所趨,如果小英政府的方案有欠周延,國民黨能夠提出正面的對案,讓期盼改革的民眾給予肯定,那麼,國民黨、吳主席的存在,絕對可以讓民眾有感。

再如,小英政府的維持現狀,拒絕屈服於北京的一中原則,兩岸關係遂陷入僵局、冷對抗。這一點,時時被藍營拿來大作文章。然而,國民黨、吳主席對小英政府的批評,也總是僅止於附和北京的論調,指責小英政府否認九二共識、同屬一中,而不是小英政府背離主流民意。偏偏,台灣的主流民意皆願維持獨立現狀,不願成為中國的一部分,更厭惡中國全方位打壓台灣。於是,國民黨、吳主席之反對小英政府,不啻是反對台灣主流民意。如此這般,即使一天二十四小時、一年三六五天、三一九個鄉鎮走透透,絕大多數人依舊無感。因為,國民黨、吳主席「人在台灣、心在中國」,其所作所為宛如在與絕大多數台灣人民沒有交集的平行時空。

更危險的是,國民黨人一向以國際觀自傲,批評民進黨人的鎖國心態。而今,台灣所處的國際環境已經不一樣了。今天,中國的霸權崛起,一方面壓縮了九二共識的定義,所謂的一中各表、中華民國更加被北京證明是一廂情願,台灣人民已經看透了這場騙局;而中國到處展現銳實力,則招致印太戰略之圍堵中國,台灣的國家生存發展之道,更顯得應該是連結民主國家,與專制中國保持安全距離。在這種情況下,國民黨、吳主席還在九二共識刻舟求劍,可以說在台灣內部、兩岸關係與國際政治三邊落空。缺乏現實基礎的路線、論述、政策,很難產生政治能量吸引選民支持,從而獲得執政機會實現主張。於是,民進黨、蔡總統儘管滿意度不高,國民黨、吳主席更是每況愈下。

回顧國民黨致力民主改革之際,李登輝從本土化路線走到特殊兩國論。而連戰,馬英九,朱立倫:九二共識,一中各表,本土化反轉為去台灣化,釀成從二○一四到二○一六、從地方到中央的總崩潰。九二共識、一中各表,吳主席與其說是延續了連馬的論述典範,不如說是繼承了北京認可而且最後話語權也在北京的「指令」。這個論述的核心,就是北京所定義的一個中國原則,沒有中華民國的地位,台灣淪為中國的一部分。於是,吳主席領導的國民黨,缺乏台灣主體性。至於台灣的主流民意,越來越支持維持獨立現狀,期待統一或自認是中國人的越來越少。黨國體制殘餘的競爭優勢,正被轉型正義撥亂反正,脫離台灣主流民意的國民黨、吳主席遂更難有能見度。

這樣的國民黨,在民主競爭下,唯一的機會只能寄託於對手的一敗塗地。例如,當前的民進黨完全執政,萬一以執政失敗收場,那將同時是國民黨的機會與台灣的災難。因為,以北京為靠山的國民黨,將以比馬英九執政時更為明確的一中框架,徹底改變台灣的獨立現狀且無法走回頭路。面對這樣的國民黨,民進黨千萬不可竊喜得以輕易擄獲主流民意,而需戰戰兢兢追求進步成長與正常國家,讓台灣主流民意有可以信賴的代言人,也讓台灣的民主成為激化內在活力的正向競爭。同時,台灣人民也要以公民力量,引領國民黨接受轉型正義的洗禮,改變由上而下的威權政黨體質,以貼近台灣社會、力行黨內民主,來脫胎換骨成為一個正港的本土民主政黨,從而確保台灣不再因政黨輪替而產生國家認同危機。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