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參議院日前通過二○一九國防授權法案,要求政府派軍參加台灣漢光演習,並派醫療船訪台。對於中國,法案要求國防部長拒讓中國參加環太軍演,除非能證實中國已停止在南海所有造島活動,移除所有人造島礁上的武器,並且連續四年採取有助區域穩定的行動。事實上,美國今年環太軍演,便沒有邀請解放軍參加。此一法案,比眾議院通過的二○一九國防授權法案更友好台灣、防堵中國。本月中旬,AIT內湖新館落成,象徵台美實質關係的升級;如今仍待川普簽署的國防授權法案,又比去年的國防授權法更進一步,這對台灣是十分正面的發展。
對於台美關係升級,而且正值美中貿易戰火熱期間,北京的報復對象不是川普,而是小英政府。北京的思維似乎是這樣的,美國從總統到國會提升美台關係的做法,習近平也拿他們沒辦法,這是美國的內政。然而,習近平卻有另一種曲線回應,那就是,讓美國提升美台關係的做法,成為小英政府不可承受之重。於是,機艦繞台擾台,加大對台灣人民心理戰的臨場感;繼而,提出所謂惠台三十一項政策,針對台灣的經濟弱點,積極培植經濟統派;此外,施壓國際航空公司,在行政作業上改變台灣的國籍欄,把台灣矮化為「中國台灣」。對於後者,利用政治影響企業運作,包括美國與日本政府都不以為然,但是仍有一些國際航空公司,基於商業利益不得不低頭。如此矮化台灣的做法,絲毫無損於台灣的獨立現狀,但小英政府迄今似乎也未見反制。小英政府努力維持現狀,習近平卻不斷著手改變現狀,這是台灣面臨的挑戰,也是印太民主國家的共同問題。
最令人憂心的是,正當中國對台立體作戰之際,完全執政的小英政府卻處於多事之秋,內憂外患腹背受敵。經濟上,統計顯示有所好轉,但是多數人民依舊無感,尤其年輕族群的處境,似乎沒有比二○一六更好;於是,有些人對小英政府不滿,有些人迷惑於所謂惠台三十一項政策。改革上,被改革者的反彈立即表現為陳抗,而改革成效一時無法讓多數人有感;於是,本來是可以加分的改革,現階段彷彿有失分之虞。選舉上,由於整體執政績效欠佳,小英政府的選舉策略只好因地制宜,但也因此缺乏一個總號召,以激發類似二○一四、二○一六的公民力量;結果,先前創造民進黨連戰連勝的政治氣氛為之一變,選民心態、社會基礎也與當年不可同日而語。戰略上,印太戰略凸顯台灣的重要性,但美中貿易戰之「在商言商」必須因勢利導、逢凶化吉。姑且不論年底選舉結果如何,小英政府當前的內部處境,相當不利於因應來自習近平的猛攻。而這方面,不論川普或美國國會如何拉抬美台關係,小英政府仍得單獨作戰。小英政府,民意滿意度拉得很辛苦,盡在不言中。
還好,朝鮮半島情勢緩和,有利於美國將焦點拉回台海與南海。金正恩三度訪問中國顯示,習近平在文金會、川金會並非幕前要角,對朝鮮半島的影響力不同於六方或四方會談。老實說,外交,兩岸,小英政府主動出擊的空間有限,大國政治擠壓了台灣的民主活力,令人遺憾。拒搭屈服於中國的航空,對部分航空公司採取法律行動,這些反制構想無法打到始作俑者的痛處,必須審慎為之。如何利用北京的蠻橫,團結益形分裂的台灣,基於治國與選舉,都是小英政府的當務之急。從而,兩年多來,台灣逐漸鬆脫「北京的一中原則」之後,現在也該借力使力、為所當為,至少讓盟友拒絕北京來定義本國的「一中政策」,以及聯合國大會第二七五八號決議,甚至國際性的論文發表。中國以航權威脅各國航空公司,必須臣服於「北京的一中原則」,本質上就是奪取國際政治場域的「一中話語權」,以鋪陳未來強國夢的「中國國際標準」。這場「台灣」與「中國台灣」之爭,小英政府的主力也應該放在這場世界盃,方能得道多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