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彥佑
這幾天,教育界陷入一陣低迷,尤其對於管教一事,更是鬧得沸沸揚揚。除了管教問題之外,筆者認為,過多的行政與教學壓力,進而導致情緒、心理問題,亦是重要的稻草之一。
近日校園管教話題延燒,而過多的行政與教學壓力,導致教師出現情緒、心理上的問題,也是造成教學現場士氣低迷重要因素之一。圖為教育主管機關教育部。(資料照)
筆者觀察,約莫這十多年來,因為教育浪潮的興起,輔以新課綱、各議題的攪局,導致教學現場無故充斥許多瑣事,不可否認,有些確實對孩子有幫助,但有些確實聊備一格。現今價值觀,總認為凡事應該「從小扎根」,所以每一件舉目所見的大小事,都必須融入於國小教育。
比方說,行人行車很重要,所以課程中便必須加入交通安全的課程;理財規劃很重要,所以必須加入金融教育;飲食很重要,所以必須加入食安食農食魚課程;反詐騙、性平推動很重要,所以隨時都要叮嚀,而反毒、反菸、反霸凌更是從來沒有間斷過;還有更多議題是正在進行式,倘若沒有把關與煞車,將會是未來式,且持續干擾教育現場。
有了這些課程、活動之際,便必須有計畫、有教案、剝奪正課時間,接著便是趕課,只要一「趕」,情緒就出問題了。再想想看,有這些活動,勢必會有公文或計畫,所以多如牛毛的公文便會發到教育局處與學校,那麼,誰來配合呢?當然就是老師;如果不配合呢?又將成為學校中的黑名單,這些可能就是「職場霸凌」的初始。
好吧!那我就乖乖配合吧,請問我是心甘情願的嗎?這種心情會不會影響和孩子的互動、會不會漸漸演變成親師生關係的變質?逐漸的,我聽到有些老師說,「教學隨便教就好了,行政工作比較重要」;因為,行政工作做不好,系統會亮燈,主管會知道;但教學呢?老師教不好沒人知道,只要有寫作業、按時上課、沒有重大事件,反正,孩子開心就不會出事了。
所以,慢慢的,又衍生出一批「不想管事、做事」的老師,因為多管多錯、多做多錯,不如什麼事都不做,嗯,最不錯!就如這幾天的新聞一般,剝奪了教師與家長的管教權,卻又加入許多工作,這種疲於奔命的事,為師的大家,真的是功德一件,我們彼此勉勵,辛苦了!
(作者為國小教師)
自由開講》是一個提供民眾對話的電子論壇,不論是對政治、經濟或社會、文化等新聞議題,有意見想表達、有話不吐不快,都歡迎你熱烈投稿。請勿一稿多投,文長700字內為優,來稿請附真實姓名(必寫。有筆名請另註)、職業、聯絡電話、E─mail帳號。
本報有錄取及刪修權,不付稿酬;錄用與否將不另行通知。投稿信箱:LTNTALK@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