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自我矛盾的大學校長遴選委員會

校園民主的保障還是政商產學合體的反撲?

◎ 謝奇璋

近日包括台大、陽明、高醫、文化等四所主要公私立大學都發生遴選校長過程的紛爭。這使我國的大學校長遴選制度上的問題受到社會的關注。其實成功大學三年多前的校長遴選,就發生了很大的爭議。校長遴選委員會無視校務會議制定的校長遴選辦法,未讓多數委員檢視全校教師同意權投票的投票結果,並拒絕校務會議重新開會補正程序的要求,引起校內外抗爭的軒然大波。相關的訴訟直到目前還在進行中。

筆者因任醫學院的校務會議代表,受校務會議委託擔任了成大校長遴選專案小組的委員,從前年6月起,在8次會議中仔細檢視了造成爭議的國立成功大學校長遴選過程,發現了諸多校長遴選制度與程序上的問題,最後專案小組完成了檢討結案報告給校務會議和相關各界。筆者曾親自把報告呈送給教育部高層,但這份報告顯然未引起相關負責官員和社會大眾應有的注意,所以在最近半年的各大學校長遴選爭議中,各校並未能從成大痛苦的遴選中得到經驗,反而一再重複成大遴選所犯的錯誤。簡單地說,大學校長遴選委員會因為政府法規制度的不合時宜以及積非成是的定位和運作方式,很容易受到各方勢力覬覦操作而成為一個不受公共監督的奇特組織。政府主管官署又一再錯失處理的良機,才會造成這些引發社會譁然的校園爭議。

自我定位不明的遴選委員會:成功大學校長遴選委員會稱成功大學為「貴校」

各大學雖有各自的校長遴選辦法,但遴選委員會以獨立行使職權及秉持自主精神為理由,拒絕接受校園民主的監督及回應選舉過程中相關疑義。2014年年底成大校長遴選後,校務會議曾因(一)專任教師同意權投票結果未依成大校長遴選辦法規定,依序推舉候選人,及(二)校長遴選最後階段投票未採用單記法的投票法選出新任校長的瑕疵,要求遴選委員會重新開會來補正。但當時遴選委員會竟以校長選出,委員會已經解散且許多委員不同意重新開會為由,拒絕校務會議重新開會的要求。成大遴選委員在未被充分告知關鍵資訊(教師投票結果)的清況下進行遴選投票,類同於台大遴選委員未被告知委員與候選人的利益衝突情況,卻做出遴選委員包括上市公司副董事長,而候選人未對委員及校務會議代表揭露其擔任同公司獨董的事實為「難以認定會影響遴選結果」的結論。這些遴選委員會的判斷顯然難以在社會檢視下自圓其說。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遴選委員會是成大校務會議授權成立的,遴選委員會給校務會議的回函竟然稱大學為「貴校」,顯示遴選委員會自我定位為超乎學校,不受校園公共監督的上級單位。比較各校遴選委員會,其無視公共監督,引發社會非議的情形實有異曲同工之妙。

保守不作為的政府機關:獨立自主行使職權的遴選委員會仍要接受公共監督

自成大校長遴選爭議2014年底發生以來,成大校務會議及檢討小組曾3次行文教育部,請求處理與遴選委員會之間的爭議,及詢問成大校務會議所制定的校長遴選辦法有無違反母法。但教育部回函一貫不置可否,只表示「尚無明確跡證顯示遴選程序有違反相關法規之情事」,反而要求成大之遴選辦法仍須加以釐清。教育部這樣的回覆實質上否定遴選委員會為校務會議委託,須對校務會議負責的關係。大學校長遴選委員會在教育部的默認下,變成超乎校園民主機制的奇妙機關。經過各方覬覦的選舉操作,不同大學的遴選委員會名單重複情形嚴重,如台大與成大校長的遴選委員與當選人有多人反覆出現。教育部的不作為,錯失了矯正各校校長遴選過程不可究責現象的機會,其實是各校遴選後續連番出現問題的主要原因。

回歸校務會議,重建校園民主

筆者大學時代就躬逢校園民主化,多年來在大學醫學院教學服務,深知校園脫離權威心態,打破醬缸文化的不易。如果大學校園裡大家都對學術造假、虛偽掛名、不公平的選舉操作等現象漠不關心的情況不改變,我們很難期望以這些菁英青年為主幹的未來台灣會走向開放進步的道路。對校長遴選爭議的重要議題,顯然與上述議題都密切相關。教育部應立即修正過時誤導的「國立大學校長遴選委員會組織及運作辦法」,並督導大學遴選程序確實依照各校規定依法進行。只有把大學治理還給校園的民主機制和開放討論,才能阻止家族、裙帶關係和政商勢力掌控大學治理而妨礙公私立大學的學術發展。把校園民主的決定權還給校務會議,這是校園師生和政府應該共同努力的方向。

(作者為國立成功大學校務會議代表,醫學院臨床醫學研究所特聘教授,教育部高醫董事會爭議專案小組外部委員)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