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鄉民焦慮記者慌

◎ 林彤潔

PTT因為系統問題暫停服務,網友叫苦連天,網友搞笑留言表示:平常都是透過PTT接收新聞,沒有PTT使用感到焦慮,但更擔心記者們沒有新聞可以抄,比網友更焦慮。看似一句玩笑,但卻道出了現實的悲哀。網路的方便確實讓新聞來源變多,卻被許多學者指出是新聞媒體降低成本的利器,無益於公共性。許多年輕觀眾已經不看新聞,透過社群媒體轉發就能享有資訊,更有人大膽預測再過十年就沒有記者這個行業。

其實更進一步分析,其實社群網站流通的新聞大多是主流媒體的新聞網站,新聞媒體在網路上仍具有聚焦的效果,沒有記者撰稿、採訪、查證,假新聞在網站上流竄更猖狂,但現在各家新聞媒體產製新聞呈現同質化,還需要這麼多記者嗎?新聞媒體會不會越來越式微?傳統新聞媒體將面臨挑戰。

新聞被視為第四權,具有監督政府的責任,在民主社會中更被視為公共論壇,記者忠實報導各種消息,將正確訊息提供給公民,滿足人民知的權利,讓他們在資訊充足的情況下自由公開對話,促成民主發展,這就是言論自由及新聞自由的價值。新聞媒體應該要遵守新聞專業盡到查證責任。記者面臨數位化並不會更輕鬆的「抄」新聞,而是要查證這些網路資訊,發展出新的形式。

法國媒體世界報推出「解碼器」專欄、解放報推出「解毒」專欄,在查證假新聞之餘,還糾正政治人物的引用失誤。法國媒體合作共同推出「交叉查證」平台,專門釐清網路上的假消息以及評論。台灣記者未來在產製新聞時,即便抄新聞,也必須盡到查證責任,以消除假新聞為目的才是,而不是充稿量便宜行事,謹守新聞專業,記者才有存在價值。

(作者為台灣藝術大學碩士)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