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大稻埕 1920年代之路

◎ 蔣朝根

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前生今世,先人奮鬥發展軌跡,經由時間沉澱,成為城市歷史與文化資產。費城、倫敦、維也納、京都、西安…,都是運用歷史文化創造驚人觀光效益的國際大都市,台北大稻埕也擁有雄厚的資源可仿效。

「一九二○大稻埕自由民主之路」,這條緊扣大稻埕的體驗路線,將造訪台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靜修女中、江山樓、春風得意樓、大安醫院…等等十五個重要場景,重現近百年前台灣人民追求自由民主的軌跡。透過路線的指引規劃、八處醒目的裝置藝術標示串連,民眾只需用雙眼、雙腳來尋跡,便將有全新領會。從蔣渭水紀念公園(錦西街)出發走到港町文化講座(貴德街),約二個小時的路程,就能體驗這段民主自由的歷史記憶,歷史就會活現在你的周圍。

清代大稻埕已是全台最具國際色彩的港埠,大稻埕人有容納世界新思潮的胸襟。在日治的一九二○年代,武官總督改為文官總督,知識份子趁機,將義民式武裝抗日,轉型為宣傳現代民主思潮的非武裝抗日,大稻埕因此成為引領全台灣新文化運動的風雲地。

在大稻埕,一九二一年文化啟蒙運動指導團體「台灣文化協會」成立,一九二三年台灣人第一份報紙「台灣民報」發行,一九二六年介紹新文化新思潮的「文化書局」開辦,一九二七年台灣第一個政黨「台灣民眾黨」創立,一九二八年第一個總工會「台灣工友總聯盟」創設,其他如「台北維新會」、「台北青年讀書會」、「台北青年體育會」、「港町文化講座」、「台北讀報」…都以大稻埕為基地,掀起文化、社會、民主、經濟多元的反日本殖民運動。

蔣渭水的大安醫院是當時最重要據點,在此寫下著名的「臨牀講義」開始診治台灣社會;林獻堂在春風得意樓演講民選議會的自治思想;張我軍在台灣民報鼓吹新文學,王敏川等辯士在港町文化講座啟蒙民智…,興盛的新文化、新思想,也促進文學、美術、音樂、戲劇等藝文活動的蓬勃發展。這些珍貴的歷史,都將在民眾雙腳親臨時親身深刻感應,滿心激盪縈迴。

(作者為蔣渭水文化基金會執行長)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