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澄社評論〉匯率改革靠美國!

◎ 盧世祥

新台幣今年第一季明顯升值,不少業者叫苦連天。這波台幣升值,雖有「外資」匯入因素,主要仍是央行鬆手的結果。長期以來,儘管經常帳一直順差,由於央行執行低匯價政策,每於外匯市場刻意買進美元,壓低台幣。這種操控手法,人盡皆知,美國壓力乃接踵而至。如今央行鬆手,台幣走升,坐實了央行干預匯率,卻是外匯市場邁向正常化的開端。

長期打壓台幣,當然有利出口廠商,也讓央行大賺匯差而上繳國庫鉅款,但壞處也許更多。最基本的,台幣該升值而不升值,人民出國結匯,消費者買舶來品,廠商進口能源原物料,都付出較高成本。一般人該問:為什麼身為消費者及外匯使用者,要被迫付出較多台幣,進而在匯率上補貼出口廠商?這豈非典型的「劫貧濟富」?

其次,打壓台幣,是行之多年的低成本、低價格、低收益、低薪資模式之一環。這一模式若真有利產業經濟,台灣如今就不會深陷產業升級困境或「高所得陷阱」,經濟成長落入一、二趴低檔。

必須強調,打壓台幣時,央行買進美元而放出等值台幣,那是有貨幣乘數效應的「強力貨幣」,導致市場資金充斥;低利率雖有好處,也有流向投機炒作等效應。央行未必是房地產暴漲元凶,但年輕人望屋興嘆,長期打壓台幣實難辭其咎。

同時,台幣資產遭貶抑,國人寧投入外國資產,以致台灣雖「錢淹腳目」,資金卻大量外流,國際收支金融帳長期大量赤字。人民幣TRF幾在台灣釀成災難,其實也與台幣資產遭打壓有關。

打壓台幣,央行累積龐大外匯存底。台灣非屬國際貨幣基金,或需較多外匯存底;但其金額偏高、利用效率偏低,也是不爭的事實。同時,央行挾其鉅額外匯存底,以最大咖在市場「喊起喊落」,顯與經濟自由化背道而馳。至於個別廠商,台幣易貶難升,財務長匯率判斷由央行越俎代庖,也「很奇怪耶」。

台灣不能自外國際變局,匯率因素列入日常決策運作考量,產業經濟才能茁壯;外匯不受不必要、不合理干預,讓市場機能充分發揮,方是正道。如今受美國壓力,外匯市場逐步邁向正軌,凸顯了在改革之路,一如當年政治從威權走向民主,美國是台灣向上提升的可敬畏友與助力。

(作者是資深新聞工作者)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