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 租稅優惠補貼了誰?

◎ 魏思源

「科技業老當益壯?」一文,筆者看了感觸良深。因為數十年來,儘管高科技產業讓台灣GDP成長,但事實上我們勞工的工時過長,遠遠高於OECD公布的平均工時一七六六小時,排名為全球第三,過勞死的新聞更時有所聞。然而勞工辛勤賣命工作的結果,普遍薪資竟不增反減,實質薪資倒退十六年!換言之,到頭來台灣經濟成長的果實並非國民共享,反而集中在少數企業主手上。

根據財政部賦稅署統計,過去政府為了獎勵高科技產業,持續提供租稅優惠,光是最近十年,促產條例租稅減免金額就超過一兆元;以二○○四年為例,當年促產租稅減免高達一千四百八十三億元,其中電子零組件(半導體、印刷電路板等)製造業減免金額就超過六百六十九億元,占了四成五。此外,監察院的報告也指出,這些企業主可以享有來自各部會的相關租稅減免方案多達卅四種。二○○五年一家晶圓代工廠,盈餘是九三四億,卻只繳了二億元的稅,只占盈餘的○.二一四%。即使二○○六年最低稅負制實施後,高科技產業繳稅的情況已有改善,目前實質有效稅率約八%,但和傳統產業十四%相較,仍然偏低。

台灣政府給予高科技產業補助,卻也讓企業慣於安逸,缺乏創意、對人才培育的不足,一再錯過產業轉型的良機。反觀在全球市場中,包含德國、日本政府等,都沒有給科技業特別的資金補助。

因此,在面對紅色供應鏈崛起的今天,新政府應該摒棄補貼企業的舊思維(因為跟中國補助其企業來說,無疑是小巫見大巫),轉而專注在台灣投資環境問題的改善,以吸引企業增加在台投資,活絡資本市場,才能維持經濟成長動能。 (作者從事資訊業)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