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雙北可當經濟成長火車頭

◎ 施光訓

台灣經濟基本實力不差,搭配新政府的資源挹注,中長期的創新型態經濟動能應可漸趨明確,對於中大型企業來說,二○一六年將是基期較低的打底年,未來在美國大選結果底定後,可預期將維持逐年中度成長的局面。然而,短期肇因於兩岸關係調整產生的副作用,似乎尚無任何產能出現可以彌補或替代,對於依賴傳統型態經濟的中小型企業與其從業人員來說,勢必產生為期不短的衰退期與失業潮。

台北地區房價高漲,一般中產階級望屋興嘆,造成很大的民怨;租金收益率全球最低,相對國際主要城市來說,隱含不小的房價泡沫。奇怪的是,在亞洲各主要國家政府的干預下,房市都有顯著的價格下滑,唯獨大台北地區僅呈現價格微幅下跌與成交量萎縮,顯見房價扭曲的癥結在於供給面,而非需求面。

台北地區以極小的面積容納近五百萬以上的人口,並提供台灣八十%以上的高薪就業機會;中央政府部門雲集與此,掌握大台北地區大量的土地資源,加上馬政府停止政府釋出大面積土地的政策,大台北地區房地產市場近年新建房屋供給量明顯低於市場實際換屋需求。再者,台北市四十五萬戶房屋屋齡平均達三十年,大台北地區有不少區域屬於土壤液化風險區內,可以想像民間對於改建住宅需求有多麼龐大。

台北地區的高房價是經濟病症,但亦可說是台灣獨有的經濟資源。如果中央與地方政府可以結合金融市場資源,以政府公信力建立「市民換厝」的平台,每年推動一萬戶新屋改建,以台北地區新屋價格至少一千五百萬元估計,每年產值可達一千五百億元,足以創造一%以上的GDP成長,這個市場至少有五至十年的能見度。若加計乘數效果與台灣的房地產消費習慣,每年提供二%的GDP成長動能,應該是輕而易舉。

雙北老屋危樓處處可見,金融機構業務主要依賴不動產放款,民間過度儲蓄引發通貨緊縮疑慮,台灣房地產市場已經沒有投資客,報章常見的房地產泡沫論早已疲乏,由近期建商適度降價便引發搶購熱潮來看,大台北地區的剛性需求並未獲得紓解。現在是不是政府應該展現公權力,出面主導「市民換厝」,以負責態度提供民眾更安全優質住宅環境的時機?雙北市長其實動動腦筋就可當上經濟成長的火車頭,帶大家走出困經濟。

(作者為中信金融管理學院校長暨金融管理研究所教授)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